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 对话刘能华 别克GL8旗舰概念车向我们传递了什么?

对话刘能华 别克GL8旗舰概念车向我们传递了什么?

2024-02-09 15:09:09

【太平洋汽车网行业频道】很少有车像GL8一样,一款车型定义一个细分市场,经历了22年的发展,别克GL8五代产品赢得近150万用户的信赖与口碑。

在2021广州车展上,别克带来了全新的GL8旗舰概念车,在设计上融入了智能化与东方美学,传递出不一样的高端MPV设计理念。GL8旗舰概念车外观主体采用了靛青色渲染,同时加入了一体式贯穿的砂金饰条,两种中国古典韵味的色泽搭配的双色车身彰显了整车的优雅气质。V形车头造型灵感来源于静水行船,前脸展翼式光迹交互大灯与一体式波纹矩阵格栅联动,以数字方式模拟水波涟漪的光影效果。

车内仪表和中控台、座椅、门板等区域通过视觉延展和穿插变化等设计手法,带来富有意境的艺术美感与现代质感。石青与绢白、墨黑与砂金,不同的内饰色彩在碰撞与融合中,为GL8旗舰概念车的座舱绘上更多纯净典雅。水幕穹顶全景舱将车内空间向上延伸,配合以驾驶者为曲面中心的环幕式视网膜屏,将前卫的科幻场景变为多维一体的现实交互空间。

座椅和门板交错折叠的表面,源自折纸灵感,寓意在变化之中收放自如。值得一提的是,GL8旗舰概念车将秸秆镶嵌于座椅骨架之中,既表达对非遗文化的致敬,也从自然中寻找突破,以材质重构设计,表达出源于质朴的华丽。以咫尺见山水的茶台、富有想象力的山体造型,结合茶水意境,GL8旗舰概念车让宾客在休息或交谈的不经意间,形成人与车的情感互动,让理想的山水显形于方寸之中。

科技方面,GL8旗舰概念车的VCS智能座舱系统高度集成了创新硬件与前沿交互科技,环幕式视网膜屏与折射式副屏以驾驶者为曲面中心,弧度便于人手操作。前瞻的视觉交互科技可通过动态眼球捕捉技术启动车辆,并判断车辆行驶状态,同时还能够用语音控制几乎所有车辆功能。GL8旗舰概念车搭载全新一代VIP智能电子架构,其拥有快速高效的通信与数据处理能力、整车级别的OTA在线更新功能、全方位的网络安全设计,能以OTA远程升级方式对整车电子模块进行系统更新和功能更新,并支持不同模块的并行刷新。得益于此,GL8旗舰概念车配备的新一代V2X智能交通技术能够实现“人、车、路、云”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与出行便利。

在2021广州车展上,我们有幸与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设计部 执行副总监 刘能华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一窥别克GL8旗舰概念车的设计理念与背后的故事。

刘总:2019年推出别克GL8艾维亚四座尊礼版之后,还是有相当的受众群体的。GL8给人打造的感觉,我个人认为,相对来说是比较懂你的朋友的感觉,感觉就像我们朋友之间。

这台概念车总体来说,并不是现在GL8直接迭代的车系,而是我们接下来向上拓展更高端、更豪华细分市场的一个预演。

艾维亚是别克的一个高端子品牌。现在的GL8艾维亚在豪华MPV细分市场实现了突破,而且也在不断夯实这个市场。概念车将来量产的话,也会通过艾维亚向更高端、更豪华实现突破。

Q:可以介绍一下GL8旗舰概念车使用的砂金色吗?GL8未来会有一些什么新的颜色选择?

刘总:砂金色现在已经在用了,2019年四座版里放了一个蓝白金。我们金色其实是有这个传承的,从2019年开始一直在有。原来的金色,当时也是受包括故宫等很多方面的启发,现在的砂金和原来的金,我们可能在组合方面会有拓展。

原来我们的艾维亚四座版里,只会存在一个蓝白金的感觉,但事实上我们知道黑白金银灰是一个综合色,在里面起到的感觉,更多是一种点缀、出跳。所以,在接下来会探讨艾维亚的金和其它颜色的组合。

这一次在内饰和外饰,都用了靛青色、金色、银白色的组合,这样组合之后,雅致的程度跟原来蓝白金形成的调性,其实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是不冲突的。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持续把原来蓝白的金和现在砂金,通过其他的组合,在艾维亚车型上继续拓展。

以后的颜色,我个人觉得原来选颜色相对会比较集中的。GL8提供的选择,应该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一是我们艾维亚是有专属色的,普通版内饰上面今年也推了艾维亚的白色。我们觉得在颜色上面应该更多和客户形成一些互动,尊重客户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以后在颜色上面会有更多的尝试,包括在以后的四座版上也会有一些新的颜色出来。

Q:现在整个车内的技术各种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数字座舱里面各种信息娱乐系统功能越来越多,同时消费者也在改变,对消费者的研究也在发生变化,别克在设计流程上,有没有因为这些,发生一些改变?

刘总:一定是要改变的,这是非常显然的。我觉得很多年前大家做车的时候,更多看尺寸的改变到底要多大,轮距、轴距、车身形式等等。现在整个流程体系里面,有专门的UX岗位,最开始定义这台车功能的时候,会和消费者一起共创。

二十年前大家做车,开始一般有一个基本尺寸,之后大家开始画图。现在最核心的是,要定义这台车的爆点是什么。这台车你真正进去之后,打动你的第一个点是什么。我们别克在做这些车的时候,第一时间已经引入到设计流程里面,这个东西我们觉得非常非常重要的。你不然没有办法去回应客户的。

Q:我们看到在GL8旗舰概念车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是否意味着中国风设计在未来车型设计上会越来越多?

刘总:我觉得蛮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评审各方面,包括我跟我的搭档,包括跟通用中国,虽然设计师大家做的这些东西,从文脉的角度讲是有点中国风,他们老外看过来之后,觉得很全球化,他并没有感觉到我们当时设计的这些是本地的。最民族的有可能就是最全球的。

所有我们这些人,在这个环境里面学习、成长,你看到的这个点,可能是你在这边看花,你在花的这一个面;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的可能纯粹是GRAPHIC(图案),他觉得这个图案特别新,他也没有太多理解你这个东西从哪来的,觉得这个东西特别新,甚至跟数码化的东西结合起来之后,一点距离感都没有,我觉得是很奇怪的。众人看花都有千百面,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文化本身应该传递出来的一种自信。

其实,看一些好的经典的艺术,包括很多中国珐琅工艺,不要特意挂上什么国风的感觉,事实上,这些东西用了一些新的手法去演绎,本身就是当代的,就是现代的,因为已经加入了这个时代的思考,不一定完全是讲国风或者是中国。你发现现在的边界不断被打破,当你走到一个相对来说认为足够有逼格,或者足够符合调性的程度,很多元素都是交错的,但你会觉得这个东西给我很舒服的感觉,而且是我自己喜欢的、向往的感觉。

我觉得这就是一代人在里面不断去做的,因为太多碰撞了。现在很多数字化的碰撞,我们说3D打印,参数化设计,还有很多原来大家在画的传统纹饰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并不矛盾,当你把它串起来,串好之后,展现给大家的东西就是这个调性,就是你喜欢的,或者和你能够对话的,这就够了。有些东西我们从那经过,就是那一瞬间打动你了。

这也是我们这一次到广州来,各位老师来了之后,看到我们别克展台跟上海车展的展台有太多的变化。我们到广州来,还特意设置了一个茶水铺,到这个地方来,我们要尊重这个文化,包括礼仪的感觉,都是从岭南文化里出来的一些启发,你觉得其实没有什么违和感,而且放在这儿的这些纸雕花,也是一个很本地的艺术家做的花式,我觉得哪怕到欧洲,很多大牌橱窗里也会看到这样的东西,其实并不违和,这就是一种美学,大家共鸣的一些东西,这是我的理解。

Q:GL8家族是否会投放到海外市场?中国风的设计是不是在国外也有很大的空间?

刚才老师们也提到了消费者,为什么我们会提很多中国的文脉,我们这是对消费者的需求跟他们喜好的回答,最直接的要回应消费者要什么,市场要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市场喜欢什么,这是我们第一个要做的。第二,对于国外市场其他品牌大家也在推中国文化,因为哪一个市场最领先,哪一个市场的消费者或者它的产品能够领导其他,那它一定是代表未来的,这个毋庸置疑。

Q:这些东方韵味相关的一些设计理念,比如后排的茶海,门板上的刺绣等,未来会如何融入到量产车型的设计上?

刘总:我们这台车的展示基本已经比较到位了。只是说,我们接下来要把这台车的东西,如何更好地落地,因为概念车跟量产车还是有一点不太一样,现在我们的概念车和量产车,接近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后排茶海这个连绵山体的形状,以后在量产车上很多地方都会有。第一,是一种山形。第二,是一种节奏。我们理解成是一种线的节奏。再者,茶的感觉,我们在很多车上要根据车型来定义。在2019年我们定义为两个酒杯缓缓升起,这一次定义的生活,相对来说会不一样一点点。

刺绣在接下来的量产车上会直接用上去。折纸在座椅和后门板这块,也在不断探索。我们希望打破一些边界。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如何打破边界。我个人觉得原来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在用相对比较顺势的思维做一些事情,因为更贴近我们,有时候我们能够玩一些不一样,让GL8持续处在领导地位。其实GL8在MPV市场,应该说无论是从销量也好,还是从各方面,领导位置还是毋庸置疑的。你作为走在最前面的车,总归希望能够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让大家看到我们不一样的变化跟思考。

Q:在GL8旗舰概念车上的环抱式座椅,除了从型面上看到的感觉,传递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寓意?

刘总:我个人觉得第一是意境,第二是一种生活方式。客观地讲,包括我们自己在工作、画图中,有时候声音非常多,非常嘈杂,各种资讯、各方面的感觉,我们希望在这台概念车上,更多体现一下我们心生向往的一些境界,这是最核心和最主要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这个区域专门设置了把车内到车外共享的环节。

Q:智能化是一个别克设计上的大趋势吗?

刘总:那是必然的,我们刚才讲碰撞嘛,未来智能化是基本的条件。因为毕竟是一个车辆,是一个移动的工具,必须搭载智能的体系,否则你就没有跟这个时代的同行者一起的感觉。但是,智能的东西,如何能够不违和地放到你的环境里面,让你感觉到很贴心、很舒心,我觉得是比较考验功力的。我们不能够直接生搬硬套,因为车的场景跟家的场景不一样,车的场景相对封闭,在这个封闭空间里面要把这些东西进行组合、进行排列、进行设计,真正感觉到和你沟通交流,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顺势的。

当然首先还要考虑安全,你的很多颜色,要做暴晒各个方面的实验,包括大屏,还要防撞,包括人头撞过去之后的角度问题。我们现在做30寸的环幕式视网膜屏,这跟我们手机的分辨率已经完全一样,但我们是曲面,现在手机也没有做到这种曲面。这个曲面还要有车规,我们拿着手机,客观讲还是比较温和的,而车在路上走,会有硬连接,它的要求跟标准、跟传统的电子设备完全不一样的,会更高。我们的异型曲面视网膜已量产,我觉得是非常打动人的。

Q:GL8旗舰概念车的后备箱做分区的设计,在MPV是首次使用吗?

刘总:对。我们在概念车上做了两个,一个类似于储物隔间一样的,可以拿下来。拿下来之后,也考虑刚才你讲的露营方面的需求。我们倒不是为了露营,我们是想你在有一些特定的场景里面,比如说你到那儿之后可以拿下来,有局部的分区,里面都是恒温恒湿,而且区域隔开的。我们当时专门做了两个隔板,可以放大疆飞机,这和生活方式相关。还可以放一些瓶的茶酒之类的,都可以。

Q:智能化的趋势,未来在设计理念上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刘总:我觉得智能化是综合的,首先带来用车场景的变化,这是非常显然的。现在所谓智能化的东西,里面有几个载体:屏、控制。屏,有可能有娱乐屏,也有控制方面的。当智能体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可以进行分区,可能把原来一个独立的空间,分成了各种不一样的小区域空间,很多东西可以慢慢打开。所谓的智能,我觉得对人的使用关怀其实是最合理的,一切的技术也好,智能的设备也好,各方面都是围绕着如何做得对人更好。在这一段旅程到那一段旅程之间,能够如何更贴心,这是息息相关的。

Q:GL8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做了很多贴心的小创意,别克是如何做到的?

刘总:对,有一些小的贴心的点,可能就会打动人。我们现在这台GL8艾维亚/ES陆尊上那个小桌板,其实这是我们跟我们的总工,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聊天,聊出来的感觉。你觉得使用起来也蛮好的,包括我们这个小的手动的按键,你发现用电动有时候感觉移动得很慢,你这样手动的时候,脚一蹬之后反而更快。有一些这种体验,一定要你每天在这里面去用,才能感受到。如果能够把这些好的功能,快速回应给消费者,我觉得一定会形成共鸣的。

刘总:必须的,我们第三排,包括现在GL8的六座,是市场上唯一第三排位置可调,同时带加热通风的车。这个我们接下来会做得更好。

六座第三排跟第二排同等的享受,这也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用户体验,我们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设计,像很多人一样,我们经常也是多人同乘GL8短途出差,老板肯定坐在那个固定位置,也不会有人跟他去抢,那么接下来几个,大家差不多同资历的,就不知道怎么坐了,坐前面好还是坐第二排后面好,还是被挤到第三排好呢?被挤到第三排,感觉相对来说不太一样。所以,当你把整个设置之后,一二三排都比较对等对待之后,感觉这台车的场景就发生一些变化了。我看很多家庭买车,一定是买七座为主,为什么艾维亚的六座版卖得量非常大,其实有很多公司在短途商务出行中,六座的感觉就很好。当场景变化之后,对应的客户需求就会发生连锁变化。

Q:大型MPV别克做了蛮多年,能不能跟我们讲讲做了这么多年MPV,有没有什么做MPV从设计角度独特的见解?另外,您觉得以后再更新MPV这款车型,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做成什么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总:这个问题蛮难回答的,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进到上汽通用十八年,也是当时GL8的设计师。所以,我觉得GL8经历了几个不一样的时间阶段。

22年前,客观讲当时在中国的市场里,对于这个车身形式的认同并不是那么多。很多都是以轿车为参照,那时SUV也还没有流行,别克就将GL8引入到中国。最早GL8除了七座之外,还推出了八座的版本,在整个中国的车市里面是没有竞品的。

这个时间我们经历了两代车,最早的GL8、陆尊,这两代车客观讲,第一代GL8从美国拿过来的,在这一台车上进行进化,中间还有一些插曲。在美国,他们认为MPV的细分市场在慢慢下滑,所以之后他们走到了昂科雷这条路上,慢慢变得更像SUV。当时的陆尊,甚至出现过中美有两个不一样的版本,两个侧面都有滑移门。头是不一样的,我们陆尊的车头是往下扎的MPV,美国是车头抬起来的,有点像SUV,之后就慢慢变成三排座的大型SUV了。

在陆尊之后的GL8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当时我们做了几个比较有意义的探索。第一,当时采用机械换挡,有一些人换挡之后,很多人愿意把手搭在这儿,觉得很舒服,那时我们做了一个思考,要把换挡放在更好用的区域,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中控台的改变设计,就出现了现在GL8用了这么多年的标志性的前面这块,有一个换挡机构。我们当时做完之后,也是在研究如何把这个车显得更加大气,更加豪华,也是第一次尝试的把内饰里面做拼色设计。

当时做GL8的时候,并没有对整个大的空间各方面做一些不一样的规划,我们更多是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它变得更加适合我们消费者的审美,再者拼色方面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当时也做了现在叫做用户体验的案例。以前这一块,我们GL8最标志性的是这个滑移门。当时滑移门前面有一个较大的鼓包,而且是一个外露式鼓包,我们开始把这个鼓包做小,之后彻底把顶部的空间,包括环境光,通过组合之后,整个这一块拉平。

刚才你提到的消费者不断在迭代,以后打动消费者的很可能就是一点一滴的细节。当时那台车是2007、2008年上市,到今天,消费者已经和原来的消费者大不一样了。特别是疫情之后。疫情之前客观讲,包括新能源、新势力造车,相对来说没有迭代出那么多。今年上海车展上,感觉疫情之后,消费者对车的理解也不一样了。

当时我们拿了一个红星金奖,评委跟我们说,虽然那台车外饰只是做了局部的调整,但里面感觉是扩展了完全不一样的细分领域,扩展了对人本身的理解和对于用户需求的回应,我觉得这也是我们GL8要坚持下去的最核心的理念。

二十年前,设计师不太会做设计,大家都在往外看。今天做设计,所有国外设计师都在往中国看。现在基本的问题已经被解决掉了,包括做型面也好,做造型也好,中国是领先的,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双联屏了,又已经有附加屏了,这个迭代都是非常快的。如何去响应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这可能是相对来说更重要的。

还有,这台车本身传递的气质跟对用户的理解也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现在买车,男同志其实只有半边天,女孩子很多,家里面可能太太有最后审批权。我想GL8这台车,卡位在老朋友在一块儿,是一个圈子的,能够聊得来,所以我们坐在一起的感觉。不是说那种高攀不起,也不是说我跟你没有话可聊。所以,我觉得这样才是让GL8走得更远的一个最核心的驱动点。(编辑:太平洋汽车网 郭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