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涨价”一直是汽车行业居高不下的话题,可以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再叠加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给全行业出了一道难题。其实,汽车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呈上涨趋势,只是自至今更进一步加剧。汽车制造所需的铜、钢和铝等价格都在今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零部件供应商受原材料涨价不能承压,开始调整产品终端销售价格。目前已有近70家轮胎企业宣布在10月份实施新的价格政策,其中数家轮胎企业涨价会延续至11月份、12月份,涨幅为2%-5%。塑料、橡胶、电池等相关零部件标示出相应涨价意愿,或已经开始调整价格。
是通过整车涨价,还是通过技术创新,还是通过收购矿业去解决原材料价格问题,企业各用奇招。面对原材料大涨,相信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会更为严格,还是先熬过这个不未知多久的寒冬。
自从2020年四季度以来,汽车各类原材料就“涨声一片”。受到铁矿石、炼钢焦炭价格持续攀升拉动,汽车所需的碳素钢、锰钢、硅锰钢、铬锰、铬钒、铬钼钢、铬锰钒、硼钢等钢材的价格均出现上涨,涨幅最高为500元/吨。
轮胎行业在“涨价潮”中更是一马当先,橡胶涨价又叠加炭黑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致使产品一度出现紧缺,据统计,包括外资轮胎企业在内,目前已有近70家轮胎企业宣布在10月份实施新的价格政策,其中数家轮胎企业涨价会延续至11月份、12月份,涨幅为2%-5%。
除了钢板、轮胎在涨价之外,塑料零部件的价格也一路飙升,2021年10月9日,国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原油主力暴涨6.52%,PTA期货上涨5.95%,PVC期货上涨4.84%,PP主力上涨4.27%,塑料平均价格上涨3.55%。像点火分配器、保险盒、连接器、窗支撑、门把手、雨刮器、部分电机外壳,大量使用的是塑料,可以说,我们肉眼可见的每一个汽车零件都在涨钱。
动力电池是否会涨价,也牵动着行业内外的神经,“近一年来,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今年年初材料上涨压力已经陆续传递至动力电池企业,从开始的正极、电解液、铜铝箔,到后来的辅料,最后到石墨负极都在大幅上涨。”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近日,各种小道消息也不断流出,一份网传署名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显示,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实际情况,公司上调C08M等电池产品单价,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单价基础上,统一上涨不低于20%。
虽然比亚迪方面至今仍对此不予置评,但动力电池涨价的趋势已经人尽皆知。10月13日,鹏辉能源发函称,产品材料价格将每周更新报价,不接受长周期订单,所有已接但未提货的订单要重新议价,购买原材料需现金提货。10月18日,天能锂电也发出类似通告,对所有新订单执行大宗联动定价。
车企的盈利,一般是随着销量上升而上升,但从今年车企的财报来看,已有多家企业都无法逃脱原材料上涨的困局,出现了倒挂现象,虽然“卖了最多的车”,却“赚了最少的钱”。
2021年前三季度,车企们的销量表现可以说十分亮眼。比亚迪在2021年1月-9月,全系车型销量达45.27万辆,同比增长68.32%;新能源汽车销量337,579辆,同比增长204.29%。广汽集团则累计完成汽车产销144.4万辆和149.4万辆,同比增长3.9%和6.2%;终端销量累计完成154.3万辆,同比增长10.7%。长城汽车前三季度新车销售88.4万辆,同比增长29.9%。
但高销量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的高利润,财报显示,比亚迪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了28.43%;东风汽车营业成本增幅超过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北汽蓝谷在营收超过去年全年的情况下,净利润累计亏损-26.4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不到2%,预计10月后利润可能呈现负增长。”中汽协方面表示。
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各大车企也向公众表明了自己的难处,今年5月,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产品出现供应紧张的问题,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近期还表示,客户最近催货让他“快受不了了。”“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原材料、能源和物流价格的上涨,这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雷诺集团财务总监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在公布季报时称。他预计,下半年原材料涨价会让雷诺的成本增加5亿至6亿美元。
不过,在这场市场震荡中,不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一样。议价能力更强的大型企业签的更多是长期协议供货订单,原材料价格受长期协议订单制约,对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有限。
那些议价能力不强,尤其是没有长期协议订单的中小型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它们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面临优胜劣汰的挑战,这些公开“叫苦”的大企业们或许还可以扛得住,但对中小企业而言,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生产经营环境会进一步恶化,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压力。
不过,虽身处困境,大多数车企对于成本上升选择了自我消化,暂时还不敢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原材料涨价不会传导至终端新车涨价,因为整车厂的规模效应可以冲低这部分上涨成本。”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但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车企业如果不能依靠增加产销量去对冲成本的上涨,四季度车企的利润定然会再降。
应付涨价 奇招都用上了!
面对这场涨价“震荡”带来的危机,众多企业和供应商也在寻求破解之道,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例如,宁德时代收购加拿大锂矿公司100%股权,并替其向赣锋锂业偿还1000万美元的合作终止费,率先拉开了全球“扫矿之战”的帷幕。
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表示,为了确保获得足够的电池,公司将会进入采矿业。大众集团也专门组建“工作组”在全球市场全天候地搜罗原材料存货,尤其是稀缺的芯片。尽管如此,可用的材料仍然捉襟见肘。在一些工厂前面已经有“成堆”的半成品汽车,唯等缺少的零件到达,以便迅速进行组装以完成交付。
“面对原材料涨价,动力电池企业也不希望仅仅靠电池涨价去应对。”浙江浩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玉文表示,动力电池企业会想办法自己解决由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如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成本较高的材料的用量,以平价的材料来生产同样性能的电池产品;也可以用更为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工艺来降低制造成本,国内规模较大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大家都在“硬抗”的时候,也有一些企业举起了“价格屠刀”。特斯拉官网显示,受公司生产制造成本上涨影响,MODEL S长续航版、MODEL X长续航版价格均上调3万元,特斯拉这一行为也打响了车企涨价第一枪。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材料全面上涨,今年下半年车企不敢轻易开打价格战,但车企后期会不会涨价,仍需要观察。”蔚来内部人士在一次采访中也表示,“在保销量还是保毛利率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车企都会选择前者。”
目前看来,虽然很多车企没有公开宣布涨价,但也“暗渡陈仓”,通过减少终端优惠的方式进行了“变相”涨价。比如,奔驰C级5月份最高优惠7.5万元的车型,现在只优惠4.7万元;捷豹路虎揽胜极光和捷豹XFL,优惠都减少10%,比之前涨价3万-4万元;宝马品牌大部分车型都是回升,走量的3系比原先最优惠时回升10个点;奥迪A6比最优惠的时候上升了9个点。
车企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降本,方式五花八门,大多数店面都取消了促销活动和广告,也有部分企业在不影响产品定价的情况下开始减配。有的是将进口零部件转用国产零部件,有的是直接取消非必要的零部件;有的将真皮改成合成皮革,有的将成本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转换成磷酸铁锂电池。
11月2日,一位东风汽车高层转发了一条《成本持续上涨,车企还能扛多久?》的帖子,并留言“逼死零部件企业,要死一起死。”但随后可能又觉得不妥,立马删除了。这背后其实也折射出车企焦虑的根源所在。
如今,汽车供应链中所有相关方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任何一个环节供应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到整车制造商。毕竟连马斯克都明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业链各方只有相互扶持,才能走出困境。
所有人都说2021年是车企转型的关键之年,但从芯片短缺到原材料疯涨,整个汽车行业并没有被2021善待。汽车产业链的每一方,就像波涛汹涌中的一叶叶扁舟,身不由己地在大环境中激荡。
但常言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也相信,车企们在历经艰难与无奈后,总会迎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