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拍成影视作品,改编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对《人世间》这种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讲起的故事来说,很多东西都不能拍。
但电视剧的尺度又似乎比我想象中还是大了一些,比如加了一段类似李小璐《天浴》中的剧情,以展示当年女知青的不幸,这段原著里并没有,如果这都是可以拍的,那我实在不懂,为什么原著里很多看上去远不如这段伤痕文学的剧情就不能拍。
所以剧版有很多改编都令我迷惑,吐槽都吐累了。
包括周秉昆、郑娟、周秉义在内的主角,人设性格相比原著都有很多变化,但我只想说几个改编最离谱、根本没必要如此改编、完全被丑化了的角色。
其一是周蓉,这个我已经说累了。
她是一个追求精神幸福而不是物质幸福的人,但因为她足够聪慧,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能游刃有余,随着时代变化、她本人日渐成熟,自然而然地便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变成了接地气的美女。
编剧改编的立意,大约是想写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后再与现实和解。
但承担这一职责的,完全可以是冯化成而不必是周蓉;即便是让周蓉来做这个不讨好的角色,也实在没必要把她塑造得如此极端、令人窒息。
原著中,赶超的妹妹并没有直接出场,也没有名字。
生于普通的东北工人家庭,在当年下岗潮中,周秉昆念着与赶超的交情,特意让她到饭店来工作,结果她还不愿意,独自南下到深圳去了。
在深圳,她或许曾踏实工作过,但终究还是“迷失”了自己,她得了艾滋病,及时享乐把钱花完后又回到东北,留下一封遗书后便投江自尽了。
很久以后,秉昆无意中得知有一具破碎得不成样子的女尸被人打捞上来,一直无人认领,他怀疑是赶超妹妹,但终究还是没有告诉他。
在那个年代,甚至即便是在今天,赶超妹妹看上去都是一个贪图享乐、自私短视的人,看上去挺不靠谱的。
但我却十分理解她。
剧版对当年东北的苦难其实非常轻描淡写,原著中有很长很长的篇幅讲厂子纷纷倒闭、工人纷纷下岗,特别特别压抑,我看的时候就想,普通人得走多大的运,才能在那样寒冷的冬天挺过去啊。
留在东北,和其他人一样靠走人请托关系谋得一份朝不保夕的工作,浑浑噩噩过完这一辈子,就算长命百岁又有什么意思?
她走出了一条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先锋之路”,趁着自己年轻,及时享乐尽情挥霍,享受完了就去死。
赶超妹妹在遗书中竟然还写到了两点欣慰:没结过婚,无夫无儿女,死亦无牵挂;没给父母和哥哥留点儿钱,但也没留下任何债务。她希望父母和哥哥不必为她的“走”悲伤,也不必替她的人生感到惋惜,因为她用自己以前挣的钱,过了几年阔女人般的生活,除了不忍也不敢丧尽天良以病害人,可以说那几年阔女人般的生活过得随心所欲,花钱如流水。最后一页纸上,她还写道,往后的中国,老百姓可能活得会好点儿,能像我这样潇洒活上几年的人肯定会多起来!
倒不是推崇她的做法,只是其实,今天的很多年轻人,虽说不至于像她那么极端(因为生活环境比她好了),但大致的心态是差不多的。
然而剧中的孙小宁,完全变成了一个令人厌恶的绿茶小三,明知周秉昆有妻有子居然还不知廉耻地想拆散人家家庭……
这种为了狗血而狗血的改编,究竟有什么必要呢?
你哪怕说,为了表达当年大家都生活困难,孙小宁是贪图周秉昆不仅自己是饭店经理、而且还有个当官的哥哥,为了过得好一点所以才想和周秉昆在一起,那样我都能理解编剧的改编立意。
现在改成这样,挺漂亮一个大姑娘,非要真心实意爱上一个既无外貌也无才华的中年已婚男人,图啥?
就为了证明,作为男主角的周秉昆即便看上去再普通,也是魅力四射的,作为女主角的郑娟即便再漂亮再善解人意,在婚姻中也会有危机感?
再到后面她跑去深圳了,终于走了和原著一样的轨迹,然而却坚持把第三者当到了底……
梁晓声在书中曾直言吴倩和于虹是“女权主义者”,当然,有点调侃的成分,毕竟那个年代,估计她们自己都不懂女权是个啥玩意儿。
吴倩和于虹见德宝惧内原形毕露,甚觉开心,相视坏笑。她俩是深藏不露的女权主义者,谁家老婆训丈夫她俩都会欢欣鼓舞。
原著中,她第一次和国庆一起到秉昆家作客,一群年轻人闲聊,她所说的话,曾经很是震撼我。
当时是国庆讲了一个故事,明明是男人失手杀死女人,在场所有男人反而都同情杀人犯,吴倩拍案而起:那个被杀的姑娘做错了什么?春燕虽然心里同情那个姑娘,却因为一言不发的干哥哥秉昆也是男人中的一员而向着他说话。
吴倩又冲春燕嚷道:“一言不发就对了吗?他如果是有正义感的,为什么不反驳他们三个?还有你!亏你也是女的!听着他们三个男的一句句尽说我们可怜的姐妹的不是,你为什么也不反驳?”
当然,再往后看,她似乎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女人。
是的,挺普通,虽然平时跟国庆也会因为家里的事吵架,可总体而言还是识大体的。
国庆患尿毒症,没钱治,于是卧轨自杀,留下了孤儿寡母,吴倩独自拉扯女儿,可无论是国庆活着还是死了,她都没有为了自己家的事去难为过秉昆。
剧里的吴倩,成了一个升米恩斗米仇的小人,又是非要让秉昆给国庆找工作、又是住着秉昆家里的房子不愿还……
当然,像这样的人,现实里有很多,尤其是那个年代,实在是自己家里太难没办法,编剧非要拿吴倩来充当这种角色的代表……也行吧。
这三个女性角色,有的是主角有的是戏份很少的配角,但原著中各有各的不幸、也各有各的亮点,剧里统统变成了令人讨厌的极品。
编剧王海鸽,明明也是女性,然而对待女性角色,反而还不如男性作者那么珍爱。
比如郝冬梅,原著中的她,其实要比剧中聪慧得多。
在一开始周蓉为爱私奔后,周家人都不理解她,包括周蓉的哥哥周秉义,在收到周蓉的自白长信后虽然隐隐约约感觉自己理解了妹妹,可还是没有彻底理解,是善解人意的郝冬梅,让他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妹妹,而且,当时的郝冬梅,一眼就看出了周蓉这段感情的问题所在。
虽然周秉义从小品学兼优少年老成,但是有时候他工作上遇到难题,还要郝冬梅来帮他出谋划策。
但剧中郝冬梅身上这些亮点似乎统统不存在了,她似乎只是周秉义的妻子。
看上去好像只有郑娟,剧版比书版更加坚韧了,或许因为这是殷桃演的,她看上去就有那么一股外柔内刚的劲儿。
可实际上,书里的郑娟,也并不弱。
她看上去没什么大追求,就算每天在自家灶台打转也能永远都开开心心的,可是之所以如此乐观,并不是因为她真的“有点二”,而是她继承了母亲的大智慧,恪守着最简单而朴素的人生哲学,懂得知足常乐,永远想得开。
原著中,骆士宾回来抢儿子,一直是跟周秉昆那边“对接”的、把郑娟蒙在鼓里,剧中却是反过来,让郑娟直接对上曾经欺侮自己的强奸犯、把周秉昆蒙在鼓里,到后来为了周秉昆不惜去给骆士宾的妻子曾姗下跪……
这样的郑娟,表面看上去似乎更强了,实际上,就像剧中的郝冬梅完全只是周秉义的妻子、而不再是独立的郝冬梅,剧中的郑娟也完全只是周秉昆的妻子、而不再是独立的郑娟,她最大的亮点,完全没有得到体现。
相比女性角色在改编中往往是魅力被削弱,男性角色却更多的是渣男洗白。
比如,原著中最大的反派骆士宾,最大的渣男冯化成,剧中都变成了不乏观众喜爱的“好人”,简直怀疑他们算不上给编剧塞了钱。
相比这两位渣男变好,同为男性,原著中可以算是善人的水自流,反而被改编成了坏人。
难道因为水哥的性取向跟那两位渣男不一样吗?
水自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很难给他定义为“好人”,但要说他是坏人,那肯定也不是,所以我更倾向于称他为“善人”。
他做的事,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说,未必全都是好事,但就他个人处境而言,读者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实际上有一颗善心,只是在特殊年代有很多身不由己。
因为这份善心,原著中在关于楠楠的问题上,他是完全站在周秉昆这边的。
在此之前,大家都以为他跟水自流是一伙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
剧中也提到,当年给郑娟送钱,并不是骆士宾的主意,反而是原本与郑娟和孩子并无关联的水自流提出来的。
原著中,骆士宾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水自流自然不屑与他为伍,很看不上他。
而周秉昆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水自流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楠楠由周秉昆抚养长大,绝对要比跟着水自流好。
即便是在那个年代,水自流开书店也是不赚钱的买卖。但他有自己的原则,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人们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所以他开书店并不是为了赚钱。
书店的租金,是那些敬佩他的好兄弟们为他交的。
直到最后,水自流病逝之前,最放不下的,依然是这家书店,所以专门托人把周秉昆叫来,想要将书店交给他打理,但秉昆知道自己顾不过来,所以向水自流推荐了同样爱书的邵敬文。
水自流告诉邵敬文,他开书店十几年的体会是,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性很强,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实用,这一点与西方人极不相同。在西方社会,不少人读书是因为喜欢,正如他们因为喜欢花才买花,而不是认为花除了赏心说目还有另外的用途。他为了考察人与书的关系到过农村,从前的农民还喜欢在窗前屋后种花,如今院子里有花的农家少之又少。农民对土地的用途也变得特别功利,即使桌面那么大的—块地,也要种菜而绝不种花。他们把花完全看作生活中的多余物了。但是,那么一小块地上生长出来的菜真的对他们一日三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其实意义不大,也卖不了多少钱。他们种的菜往往吃不过来,喂猪了。猪多吃了几口就能多长两斤肉吗?也不能,但亲自喂给猪,眼看着猪吃掉,功利目的达到,心理就获得了满足。花有什么用呢?连家畜家禽都不吃。他说全中国都陷入功利主义泥沼,农民也不可能不焦躁,不受影响,而他们的功利目的又只有通过土地来实现,所以他们对土地变得急功近利,他们那样做应该能理解。城里人乐意花买一本好书的钱,去买一塑料袋垃圾食品给自己的孩子吃,他难以理解。他说,他以前偏与现实较劲儿,凡助长功利主义思维的书,即使好卖也不进货,结果绕了挺长一段弯路。什么教人炒股发财、长寿秘诀、八面玲珑之类的书,只要好卖,那就进吧!
水自流当时对邵敬文说的这段话,我实在太赞同了,咱们中国人似乎的确是这样,也是没办法,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但是无论如何,真的不应该放弃读书,不应该让读书变成一件纯功利性的事情,我想这也是梁晓声想对大家说的话吧。
遗憾的是,当年在水自流的病床前,曾姗嘴上承诺会把书店一直开下去,但水自流死后没多久,她就把书店改成肯德基了。
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
就是这样一个颇有几分风骨的水自流,在剧中几乎变成了骆士宾的“走狗”……
抢楠楠这件事,他简直比骆士宾还上心,服了,对周楠说出的那一番话,够恶心人。
原本可以是挺讨喜的一个角色,硬是惹得演员自己都自嘲说要把他另一条腿也打瘸……
总而言之,原著中很多充满魅力的角色,到了电视剧里,统统都成为洒狗血的工具人,实在是可惜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