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近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癌症已成为危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那么,什么是癌症?癌症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们平常所说的“癌症”与医师所说的“癌症”是有小的区别的,严格来说,恶性肿瘤的范围要更广、更全面。恶性肿瘤包括我们常说的癌症、软组织肉瘤、淋巴瘤、白血病这几大类,因为它们的组织起源不同,显微镜下形态也不一样,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也不尽相同。
目前认为,癌症是由于“干细胞”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无限制的增殖并能转移的能力,它们的生长不受我们人体的控制,最终危及人们的生命。“干细胞”有些抽象,可以比喻成植物的“种子”,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而一旦分化过程中因其它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异常。
癌症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内因”就是遗传因素,对于有直系亲属曾患癌症的话,那么这个人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的发病率高于低危人群,但不是说,高危人群一定得癌症。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打个比方说,就像两座建筑,高危人群好比是木制的,而低危人群是混凝土的,如果这两座建筑不遇到火的话,均是完好的,一旦遇到火后,木制的建筑就危险了,而混凝土的就能保住。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认为“房子的结构”, 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遗传物质”是内因,而“火”,也就是我们接触的周围环境,就是外因。所以说环境因素很重要。
总的来说,影响我们健康的“外因”很多,有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生物性的。
首先是物理因素。电磁辐射是物理性致癌的主要原因,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宇宙射线。其中,肉眼能看到的叫“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再长一点,就是红外线。比红外线波长再长的就是微波,我们就是通过微波炉产生的热能来加热食物。中波、长波,这些主要用在广播通讯领域。
可见光的另一端,波长变短的一端,长时间暴露对我们的伤害很大,这是导致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可见光波长短一点就是紫外线,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特别是阳光明媚的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长期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癌的发生。比紫外线波长短的是X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这些射线长时间暴露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及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主要对人的伤害就是X射线、γ射线等。
其次是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多数为有机物,也有一些为金属元素。化学致癌物大体分为三类:直接作用致癌物(硫芥和氮芥,环氧化物、乙撑亚胺);间接作用致癌物;非共价作用的致癌物。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间接致癌物,这些物质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以下是较为重要的几种:烷化剂,多环芳烃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氨基偶氮染料、亚硝基化合物、植物毒素、金属致癌物和真菌毒素等。
我们日常活动中一些行为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1)吸烟:香烟燃烧后可形成约3900种新的化学物质,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焦油与尼古丁。另外还包括多环芳烃、亚硝基化合物及二恶英化学物质。
(2)饮酒:研究表明,每周饮600克以上的酗酒者,比从不饮酒的人患癌率高12倍。
(3)饮水:如果饮用水被一些有害物质污染,尤其是污染了一些致癌物或促癌物,也会成为人体致癌因素。
(4)食物:食管中的致癌物主要为黄曲霉毒素及N-亚硝基化合物,前者存在于发霉食物中,在熏鱼、熏香肠、火腿、腊肉、不同品种的香肠、肉制品及啤酒饮料中均存在亚硝胺。
同样,食物中也有一些抑癌因素:降低体内致癌物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C,能抑制胃内亚硝胺的合成。食物中的纤维成分能减少致癌物的吸收。十字花科蔬菜如圆白菜内有能改变致癌物代谢的化合物。同样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硒、胡萝卜素起抗氧化的作用。水果和蔬菜能减少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大蒜、葱、辣椒、绿茶中也含有抑制肿瘤形成的化合物。
因此,建议大家在饮食时要做到“三新”,即新鲜粮食、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戒除香烟,适量饮酒,避免空气、饮水及食物的污染,才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