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 【观察】中国热门影视IP“出海”遭遇“水土不服” 出钱费力不讨巧

【观察】中国热门影视IP“出海”遭遇“水土不服” 出钱费力不讨巧

2022-07-28 00:01:23

高丽太祖王建的四子王昭生性不羁,被王后毁容后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冷酷的面具下。原本生活在21世纪新时代的解树是一个性格倔强而坚韧的女汉子,突然穿越到高丽时代的王宫,卷入了宫廷权力争夺的漩涡,并与王昭及一众王子续写痴缠交织的浪漫故事。这是正在韩国SBS电视台播出的《步步惊心:丽》所讲述的故事——该剧翻拍自中国热门IP《步步惊心》。

自翻拍的消息传出至今,中国粉丝们都在为之欢呼雀跃。毕竟对于一个长期引进外剧的国家来说,自己的热门影视IP被国外引进有着重大的意义,不少人认为这“堪称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逆袭”。

然而,与国内动辄几亿的网络点击量以及热火朝天地讨论不同,《步步惊心:丽》在播出地韩国收视却一路低迷。

事实上,在此之前也有过中国经典IP被翻拍的经历,日本和美国都曾拍过《西游记》,越南更是把《还珠格格》《神雕侠侣》《武媚娘传奇》等搬上荧屏,这些翻拍剧成功有之,失败亦有之。近几年,随着资本对影视IP追逐的热情高涨,不少“爆款”IP走上了一条海外掘金路——等待国外翻拍。而《步步惊心:丽》在韩国的遭遇,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反思中国热门影视IP的“出海”之路。

国产IP移植国外“水土不服”?

除《步步惊心》外,曾一度掀起国人收视狂潮的国产剧《芈月传》《花千骨》《琅琊榜》,并未成为海外竞相翻拍的对象。

经调查,记者发现,国产影视IP海外输出或翻拍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更多的做法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电影、影视工业化高度成熟的经济体,主动开发、挖掘中国的文化元素,进行“再造”,嵌入到富含本土主流价值观的叙事当中。比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

与海外“遇冷”的境况相反,2016年拟播的国产剧名单中,IP剧占比达27%,其中除少量的本土小说改编之外,多部经典美剧、英剧、韩剧、日剧被翻拍,自带成熟粉丝效应的老剧推出续集,开启多季播放模式,显现出国产优质原创IP的匮乏。

为何美韩日的IP移植到大陆,“成活率”居高不下,而国产IP“出海”,却“水土不服”?

007》《蝙蝠侠》《X战警》等美国“系列大片”多年来不断增强着用户观影黏性,成为家喻户晓、久盛不衰的品牌。《纳尼亚传奇》制片人马克·高登表示,当一部电影开销高到了一定程度,它必须具有成为品牌的潜力,从而使故事和角色得到广泛认知,继而带来衍生收入。而考量一部电影是否能够成功进入品牌化操作流程的前提很简单,就是优质内容的精良制作。

“鲜明的风格成为韩日优质剧目的成功要素。”正在追韩剧《请回答,1988》的观众孔佳佳告诉记者,许多影视作品极具民族特色,具有本土化,保持了独立的叙事风格,富有人情味、真实气,将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内敛、细腻的情感特征表现得妥帖,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与共鸣。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美国和日本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既有本土文化元素的表达,又有想象力的充分呈现,“这种组合式表达占据大多数,反映了普世价值观,能够捕捉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观众群体的集体人格”。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而相比之下,国内影视作品的创意显得乏善可陈。陈少峰认为,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单一的内容形式,对低龄化观众的盲从迎合、从业者创造力想象力的匮乏,并没有满足国外观众的需求和期待。

“因被视为高价值IP进行翻拍,后却可能因IP品质不够硬收视惨败。”导演车径行对记者如是总结,他认为究其原因还在于故事本身不够硬、经不起推敲。

观众只会为好故事买账

“街头巷尾聊IP”,到大量IP“泛滥后遇冷”,仅用了不过三四年时间。这与影视IP海外翻拍“不灵”似乎指向同一个答案:重IP轻故事,本末倒置。

以今年电影市场为例,《盗墓笔记》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独苗”;《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仅为3.4亿元,与去年的《鬼吹灯之寻龙诀》(16.8亿元)、《港囧》(16.1亿元)拉开不小差距。

IP拥趸的坚持不无道理:从源自与电影相关的任何领域,获得被市场所认可的内容,培育成标志性属性后,即可全网覆盖式开发,吸金无数。因此他们开始了成群结队的寻IP、炒IP之旅,一旦发现价值潜力不错的IP就趋之若鹜。

业内分析,这一疯狂热潮挟带的风险不容小觑。一旦创意的品质、内容不够强大,或者细节性开发不到位,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挑战。抢占IP资源的狂潮,乍一看很热闹,但转化率并不高。爱美影视总裁李亚平表示,热门IP的知名度确实很有用,“但实际效果来说,只不过是比较容易拉投资、谈合作,简化了宣发途径”。

更多业内人士直戳日前IP发起“低烧”的痛点:品质。不够成熟、耐不住市场考验的产品何谈“翻拍”和“输出”呢?

天娱传媒首席文化官赵晖表示,好的IP项目首先必须是一个品质过硬的好故事,且具备普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爱憎观念和美学情趣,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影视作品的灵魂和根在于剧本和内容本身,其他的一切都是为这一故事核心服务的。观众不会被一般IP无底线地吸引,只会为好的故事买单。因此,借着经典的名义玩炒作玩翻拍,倒不如精专于原创好故事的开发。

然而,对于资本来说,似乎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一部原创国产剧本的产生大概要三到五年时间,且播出效果难以预期,回报难测;直接翻拍复制、抄袭改编,不仅成功率高,风险也小很多,如果你是电视剧制作公司你怎么选?

谈及IP发展的困境,陈少峰认为,傻钱、热钱的涌入,在影视圈吹起一阵急功近利之风,不仅不够精良的影视作品陷入同质化、趋同化的循环,且扼杀了一批含有新创意的潜力IP.

好的品牌需要培育,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急功近利的IP运作并不能掩饰中国影视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的现实。

影视作品除了带给观众娱乐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担当。如果一味地依赖IP、炒作IP、摒弃原创故事,会使资本裹挟之下的创作越来越粗糙。

“好在逐步成熟的市场已经开始优胜劣汰,误以为观众会用脚投票、只想赚快钱的作品,会逐渐在市场中消失,好的制作则会越来越吃香。”华夏影业常务副总经理黄鹏飞认为,中国观众经过时间的培养,将具备识别优劣的能力。

“出钱费力不讨巧”的窘境

影视IP输出、改编或翻拍在海外受困,表象上体现了国外观众对IP本质内容的不够认可,其深层却折射出中国在影视等文化输出过程中“出钱费力不讨巧”的窘迫。

导演车径行用、鲜少成功文化输出的现状。

不少文化学者反思:是我们的文化吸引力不足?还是文化表达有些糟?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试图在祖传的百宝箱里打捞出现成的财宝,还要试图立马畅销,确实有一定难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艰涩、精深的文化内容,短期内难以被海外用户所熟悉、理解,直接输出的难度很大,“这些东西不仅与其他国家的民众有隔阂,距离我们中国普通人的生活都太远了”。

反映在影视作品中,就如车径行所说,目前从设计阶段起疯狂炒作的国产IP,一方面缺乏将优秀的、直观的中国文化植入进去的意识,另一方面缺乏得体、有趣的文化表达及传播方式,因而在国外没有共鸣、难以立足,更无法将好的故事传播出去。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的叙事中充满了民族文化要素的支撑,且从类型来看,他们的电影多为表现力很强、老少通吃的家庭型影片,比例达到15%18%

陈少峰认为,国内观影群众的年龄偏低,为迎合年轻化消费者的胃口,许多古代宫廷故事、玄幻作品应接不暇。这里面缺乏对人性、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刻剖析。随着年轻消费者的群体变化,这些把握不住用户心理的轻娱乐化作品转瞬即逝。

一方面,国内制作人可以借鉴美国、日本优秀影视作品的叙事手法——既有本土文化元素的剖析性表达,又有想象力的充分驰骋与呈现;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中国文化精髓的‘挖掘工’。”陈少峰说。

雨果奖获得者、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不少人认为只有我们最传统的东西,才能赢得世界的关注。所以我们好些有年头的作品被翻译出去,且以描写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作品居多。然而,今天,也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下,将我们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面对星空的文化观念输出海外。”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