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京华烟云》、《像雾像雨又像风》、《末代皇妃》等电视剧创作剧本的著名编剧张永琛被媒体称为当今中国最具实力的四大编剧之一。他的电视剧剧本《红处方》曾获得电视金鹰奖、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三大奖项。两年前,张永琛创办了派乐传媒,将好莱坞编剧工作室的创作模式引进国内,如今派乐传媒签约23个编剧工作室和100余名成熟编剧,张永琛正竭力打造“中国第一编剧团队”。今年,他担任现象级IP大剧《孤芳不自赏》的总编剧和出品人,实现了又一次的跨界。
中国网: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作客《中国访谈》!
张永琛:你好!
中国网: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编剧可以说都是一个核心,那么在您看来,一个好的编剧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张永琛:一剧之本,我们说了多少年了,一直在追求好编剧、好剧本,每个大导演都一样,其实每个大导演都在寻找最好的剧本,最好的编剧。派乐现在已经签了100多名编剧,在实际挑选编剧的过程当中,我自己是本着这么一个原则,这大概是一个好编剧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吧:比如我特别看重好编剧讲述故事的能力,这可能是基础,有的编剧从基础上很完善,但其实讲出来的故事并不好看。我希望编剧首先会讲故事。第二,这个故事能讲到什么样的层次很关键。这里面包含着两个,一是创意新,有新的创意,二是也可能我以前是作家出身,写过小说,我对故事的文学性特别在意。在我看来,一个好编剧需要具备会讲故事,要有新的创意,要具备文学性,这是我挑选编剧或者对一个编剧最起码的要求。
中国网:这几条标准可以说是您挑选编剧的一个门槛,也是评判一个编剧是否优秀的标准?
张永琛:是的,现在很多编剧说实话想达到这三个层次有时候很难,比如有的时候是科班出身的编剧,他本身从创作技巧上没问题,他在学校里学到的创作技巧,包括分场景,对场景的调度,节奏的把控都不错,但有时候在创意点上不好,都是走的一些套路。我是特别希望创意新一点儿,文学性强一点,哪怕技术上稍微差一点都没有关系,那是后面可以再调的。
中国网:会讲故事,有创意,包括文学性强。
张永琛:新的创意。
中国网:这几个标准看似简单,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但其实对于一个编剧来说都是一个很高能力的要求。
张永琛:对。
主持人:最近,《人民的名义》广受好评,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讲述主旋律的作品的,有没有尝试这方面的创作?
张永琛:主旋律的作品,我以前创作也算比较多。像获过飞天奖、金鹰奖的《红处方》,当年也是当主旋律作品去创作,前年也创作了一部《碧海雄心》,是中国首部揭秘海上救援故事的一个电视剧,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正在排播。从我个人创作来说,我挺喜欢这个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因为我觉得它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也特别喜欢看,像《人民的名义》最近播得这么火,我也算是很热情地追剧的粉丝,每一集都看了。这个剧也稍微有点个人的情感在里边,导演李路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多年来我们俩一直期待着合作。他从这部剧开始一直到播出,历经了这么多所谓的“磨难”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也是为李路感到高兴,而且这部剧确实在现实题材当中具有它的震撼力。比如我看的时候,作为一个编剧经常会忘掉我是编剧在看这部剧,说句实话,一般这种时候很少。我一般看电视据包括看一些美剧大部分都是通过一些编剧的视角,我看这部剧喜欢它什么,我要研究它什么,或者要学习它什么。但是《人民的名义》不是,我经常是作为一个粉丝去看。
中国网:去享受这个观剧的过程。
张永琛:对,里面的表演,尤其是老戏骨,像张丰毅、张志坚这些老戏骨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当然这里面张志坚、陆毅我都有过合作,也算是老朋友吧,看他们的戏可能格外感受不一样。
中国网:现在一个电视剧的主流是IP剧和网络剧,您怎么看待目前这种IP剧和网络剧对于编剧行业的冲击呢?编剧应该如何更好地去适应这种潮流?
张永琛:这个说来可能是目前编剧界的一大痛处。整个社会这种急剧的变化可能不光光是影视界、编剧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其实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问题,编剧界也一样,其实影视界也一样。我前天听到一个观点,我自己感到有些震惊,互联网企业的员工都感觉自己是传统媒体,现在一些新媒体的崛起,包括手机App的崛起,各种自媒体的崛起,一下就把过去传统的媒体挤的大半个江山全部失掉了。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讲,这是令人振奋,令人惊喜的社会进步,随着科技进步,肯定要走向这一步。影视界也一样,电影、电视剧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一个关口,包括网剧的崛起、IP的崛起,它会给编剧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是没有办法的。派乐也为此迎接这种挑战,而且我们目前招收的编剧都非常年轻,也是因为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编剧大部分都是不到30来岁,有的是从网络来的。
中国网:以年轻人为主。
张永琛:完全是以年轻人为主,40岁以上的编剧都很少。其实它不光是IP的兴起,包括传统题材的创作上,其实都是带来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创意点以及创作技法,比如两三年前没有周播剧的概念,现在大批的周播剧在兴起。周播剧和传统电视剧的结构方式,包括节奏上的要求把控完全不一样,就是个升级版。如果你想在这一行走下去必须接受这种挑战。当然,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也需要各种知识的储备。
中国网:可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我们生活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这种潮流的更新换代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张永琛:越来越快。像上海的苏晓,我很钦佩的一个业内的行家,他每年都有“十问”,今年的“十问”里,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他不再叫电视剧了,叫剧集。为什么他要这么叫呢?也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的发展,目前我们所说的电视剧这个概念,包括一集45分钟、46分半左右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手机终端出现之后,包括这些时间上的概念,每一集长度的概念一直到它表现形式上可能都会有所变化,它是根据这个技术的发展或者最大众化的收视习惯去调整,去改变。以后可能我们再看电视剧,它一集就不是45分钟、46分钟,有可能是20分钟一集,有可能就10分钟一集,12分钟一集。如果走到那个时候,你作为编剧对一集剧本的掌控量那就得改变,不改变他就得被淘汰。
中国网:可以说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像过去我们更多是引进一些外来电视剧,像韩剧、日剧、美剧、英剧等等,在国内都有非常大的市场。目前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和电视剧产量增高,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电视剧走出国门,走向了海外,根据您的了解,国外的受众对于我们国产剧有个怎样的反馈?他们的接受程度是怎样的呢?
张永琛:据我所知,像中国的电视剧真正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的不多,不是说没有。像当年的《还珠格格》在东南亚一带比较有反响,《三国演义》也是在东南亚,尤其在日本、韩国是比较受欢迎的。真正走向欧美的中国电视剧确实不是很多。当然,这里面有文化上的差异,也与过去欧美人对中国缺乏了解缺乏兴趣有关。最近这些年,他们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渴望了解了,包括学中文热,都会带来对中国电视剧或者对中国影视剧巨大的兴趣。当然,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做得那么好,我觉得目前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电视剧界。电影界有些获国际奖,都做得不错。作为电影或者电视剧,希望人家接受,你就得具有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恰恰是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电视剧方面的创作上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中国网:我们知道派乐也和国外有一些合作了,那么我们未来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张永琛:派乐去年在海外建了一个编剧工作室,像《邮购新娘》的编剧斯蒂文,《虎胆龙威》的编剧都是在这个工作室,我们现在也正在和《越狱》的编剧在谈合作。我们是希望走出这一步。跟好莱坞的编剧合作。我自身有这样几个期待:第一,希望能利用他们的经验为中国的电视剧的剧本进行创作,也算是大家合作一把;第二,也确实是想借鉴他们的创作经验,包括他们团队合作的模式和经验。其实派乐目前很多工作室有采取和他们完全一样的模式,比如推行编剧本身担任执行制片人,他从抓项目开始,一直到项目的最终播出都是由这个编剧来负责。
中国网:赋予编剧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了。
张永琛:是的,其实我们派乐想给编剧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供他们去施展才华。
中国网:给他们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张永琛:对。
中国网:我们知道您创办了派乐传媒编剧团队,初衷是什么呢?目前,这个团队发展状况如何?比如资本运作方面,我们有什么计划?
张永琛:创作派乐之前其实我做过几年编剧工作室,当时编剧工作室是想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侃侃剧本,一起进行创作。但后来人员发展越来越多,一直发展到二十几个人,有的人甚至把挺好的工作全都给辞了;有的是夫妻档,就把工作也给辞了,就从外地到天津来了。反过来是给我一种责任和压力,得为他们的未来着想。
中国网: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张永琛:对呀!像人家把工作给辞了,五险一金怎么办?我想干脆我成立个公司吧,起码我得给他们把五险一金交了吧。但后来随着整个影视市场的变化,就想干脆做一个正规的(公司),目标是和资本市场接轨,说白了就是完全按照一个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做一个正规的公司。这样会给编剧带来更多的期待和踏实感、安全感,因为你是一家要往上市走的公司,它不是一个草台班子,所以,大家在这里面工作会感到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我们公司要说各方面的福利待遇肯定是中国所有公司里对编剧最好的,他们有五险一金,有月薪,稿费照拿,该在市场上多高的稿费标准,我们只高不低,最关键的还有股权激励,做出业绩可以换股权。这样我想搭建一个最好的编剧平台,而且这个编剧平台不仅仅是面向中国的编剧,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现在正在接洽的像海外一些编剧也正在谈。这个编剧平台最终是要走向一个,你把生活上的事儿,把你的未来都交给我,你作为编剧只需要去写好作品,写好剧本就行了。
中国网:就为编剧提供非常丰富的物质条件,他们不再担忧基本的条件,而用更多的精力创作出更好的剧本给大家。
张永琛:因为我自己本身是编剧出身,我知道有很多编剧,当然不都是,有的编剧能力非常强,像带剧组或者做别的都可以,但有很大一部分编剧生活能力是很差的,包括我自己,好像除了会写字之外,会敲字之外,会写剧本,可能别的方面都不是太行。我想在这些方面为编剧提供更好的条件。当然,这是最基础的,当时这促成想尽力建立一个编剧公司。再往深里走,也有更高的要求。像两年前也和现在一样,正是面临着影视市场编剧这块的转型升级。所以,我想要是想紧跟这个时代,或者引导这个影视市场,必须进行规模化或者团队化的编剧创作模式,其实是把好莱坞的创作模式给引进来,这在中国是第一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但发展是超乎我当初的想象,非常快,而且市场对派乐剧本的需求量现在是供不应求。
中国网:我们编剧团队成立以来,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还有哪些作品即将跟观众们见面呢?
张永琛:现在做了一些剧本,有些拍了,有些正在拍。比如上海新文化的《轩辕剑》,那是个游戏改编的剧本,这个剧本是我们派乐一个特别二次元的团队做的,做得非常好。这个戏拍完了还没有开始播。这个团队又接着做了一个天下霸唱的《摸金玦》,也是他们刚做完本子,在筹备拍摄。还有个团队是做主旋律的《碧海雄心》,是讲海上救援的,场面非常值得期待。这是我们国内现实题材当中很少动用这么大的特技量的,而且特技团队是从好莱坞请过来的,央视看完之后也都感觉非常不错的一部现实剧,讴歌现代英雄。
还有我们派乐投资主控,派乐发行的《孤芳不自赏》,《孤芳不自赏》是去年我们主要做的一部大剧,当然,在市场上我觉得是取得了一定的反响。这个从剧本运作开始一直到组织拍摄,选导演,选演员,整个过程都是在派乐主控的。还有很多,像《我的爱情撞上了战争》,这是在北京台已经播了的剧。目前在筹备拍摄的还有一些。
中国网:由过去单纯地进行剧本创作到现在要运行一个编剧团队,您认为,对您个人而言,有哪些比较不同的地方呢?您是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因为过去的精力,只顾剧本创作就可以了,现在您既要带领团队往前走,还要再经营这个团队,您个人还要保持创作的时间,您是如何兼顾的呢?
张永琛:说实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候很累,但累并快乐着,这是实实在在的。其实我确实感到很兴奋,原来我是喜欢创作作品,因为我是个编剧,特别明白一个编剧在这个市场只有靠自己的作品去说话,离开了作品你什么都不是。以前在这个圈子里如果说还有一点影响或者观众还能记住点什么,他其实记住的是作品,像《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末代皇妃》、《红处方》等等。现在我仍然是在创作,现在所要创作的作品是一家剧本公司,是要带领一百多个编剧。
中国网:责任更大了。
张永琛:对,它不但是责任,我是把创办派乐这件事儿也当作创作作品一样进行创作,包括它的运作模式,对编剧的选择。
中国网:这也是一个创作创新的过程。
张永琛:一样,都是创作。我把原来单纯面对电脑创作的那份快乐放到目前创作派乐上。派乐,至少在中国是没有过这样的公司,编剧怎么去管理,和你们互联网公司,一些新的公司,别的公司管理都不会一样。因为它需要创作,以创作为主。包括他们上班的时间,吃住行可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有的编剧走着走着路,在平路上就会摔倒,把牙给摔掉,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编剧已经进入到创作状态。所以整个团队,包括我们公司该为编剧提供怎么样的服务和保障?这都是一些挑战。
中国网:都要考虑得到。
张永琛:都要考虑得到。尤其现在市场变化这么快,我们的目标是要走上市之路,整个的管理还得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要求,它不再是个草台班子,也不再是个普通的公司。
中国网:那对编剧团队的打造和发展,您有什么长期的目标、发展,或者您的愿景是什么呢?
张永琛:我们就说短期三年之内,我是特别希望,签约到我们派乐在北京、天津、上海这三大城市的编剧团队的编剧至少要达到300(人)以上。中国目前活跃的编剧也就在200-300(人),我是想把一些有创造力的好编剧全部签到派乐来,这是目前我们实体方面。
另外,我们正在筹备一个网上编剧学校,如果线上开始之后,那派乐的编剧可以遍布全世界了。现在包括美国还有几个编剧团队在和我们联系,这是从队伍上。如果从作品上来说,我是更希望如果说每年在各个门类,各个类型的电视剧前十名当中都要有我们一半以上的作品,那派乐的价值就太大了。
中国网: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分享我们编剧创作以及编剧团队运作的经验和故事,感谢您!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张永琛:谢谢!谢谢大家!
(结束)
来源:中国网
“欢迎洽谈剧本孵化长期合作,剧之巢团队创作追求品质”
联系电话:010-58489252
培训班老师讲课视频在线观看:
请到优酷学堂网站首页搜索框输入——编剧课堂,即可显示众多老师课程;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查询更多课程网址
编剧之家qq总群:237050429
官方邮箱:jzcwhcb@vip.163.com
新浪微博: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http://weibo.com/u/3306394627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剧之巢-编剧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