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国产原创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上映。然而这部在点映时收获了众多影评人好评的电影却未能如愿引爆市场。截至目前,仅仅收获了5000多万票房。
从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爆款”已经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领域的高频词,它意味着好口碑、高票房以及极高的讨论度。
然而这个事实的另一面却是,如果成为不了“爆款”,就算拥有不俗的口碑,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仍然很容易遇冷,很难达到预期。
《雄狮少年》讲述了留守少年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共同组成了一支舞狮队,在师父咸鱼强的带领之下,层层闯关,最终变成“雄狮”的成长故事。
2019年8月8日的下午,监制张苗第一次在导演孙海鹏口中听见了“雄狮”。那时孙海鹏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只给张苗讲述了几个尚未成熟的想法,“舞狮”这个意象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注意力。舞狮的狮头既传统又现代,既炫酷又可爱,正是张苗心中完美的“国潮符号”。
孙海鹏想要拍摄一个关于舞狮的故事则是源于童年时期对舞狮的记忆,这项活动往往出现在过年或是新店开业这样的场景之下,这种烟火气恰好和他想做的动画电影气质类似。
后来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孙海鹏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段视频:夏天的夜晚,在一个老旧的乡村祠堂里,一群少年拿着狮头在练习舞狮。这个画面让他久久难以忘怀,“想做一个舞狮和少年相结合的电影”第一次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很有生命力,这就是《雄狮少年》的关键词”。
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定下了《雄狮少年》的创作方向:一是不借助任何现有的IP,做原创动画;二是要做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
精致的画面、写实的画风、真挚的情感与引发观众共鸣的故事,这是《雄狮少年》被许多人看作“爆款潜力股”的原因,这背后少不了孙海鹏和团队长达两年的努力。
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来说,“采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张苗最初担心动画人都会比较宅,不愿意出门采风,刚一立项就开始催促孙海鹏和团队出门和舞狮队打交道。没想到孙海鹏一发不可收拾,和团队断断续续在佛山、顺德一带待了一年。
“采风的过程的确让我有点提心吊胆,因为顺德是美食之乡,我有时候会担心这帮人到底是去研究舞狮了,还是去研究美食了。”
长达一年的采风为《雄狮少年》的故事带来了丰富的生活细节,一聊起采风时的故事,孙海鹏变得十分健谈。他和团队联系上了佛山一家舞狮队,前前后后去了六七次,跟着狮队一起训练。虽然短暂的训练并没能让他们学会舞狮的动作,但至少让他们充分理解了舞狮时的身体发力点。
第一次戴上狮头时,孙海鹏觉得十分新奇。不管做多么危险的动作,只要戴上了狮头,你就只能通过一条缝隙去看外面的世界。
“阿娟第一次戴上狮头的那一刻,也是我们采风时的感觉,光线从一条缝隙里透进来。在比赛的时候,这应该是一种非常专注的心态。因为他只能从这条缝隙里看到对方的狮子,低下头就只能看到脚下的高桩,这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采风过程中,孙海鹏被一位老师傅领着去看了他的狮头店。一走进店里,他便觉得十分震撼,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一个凌乱的棚子里挂满了狮头,红的白的黑的黄的,让人目不暇接,破旧的房子外临时搭起了一张桌子,放着几个店里最精美的狮头。这个画面最终也被呈现在了电影中。
“如果没有这次采风,我可能会把电影里的狮头店放在一个传统祠堂或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房子里。只有当我见到真正的狮头店时,才发现之前的那些想象都是自己的刻板印象。”
如何将这些细节准确地呈现到电影里是孙海鹏面临的另一难题,狮头有大量的毛发,而这种毛发的材质和动物或人的毛发不同,甚至不同派系的狮头之间,用到的材质也有非常大的差异。传统狮头一般使用硬毛,运动起来的弹性很大;阿娟拿的红色狮头属于新派,舞动的时候会更加蓬松。
为了让团队更真实地呈现出动态的毛发,孙海鹏买了很多狮头放在公司里,把它们动的样子拍下来,再一个一个把它们拆开,研究内部缝合与结构。
等做到狮尾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采风时,团队已经搞明白了狮尾的结构,但制作过程中不管怎么修改三维软件里的程序,始终达不到最自然的效果。
“后来我们买了一个狮尾回公司仔细研究,才发现其实中间有一个橡皮筋,所以在做一些动作的时候狮尾是有弹性的。我们把整个工程都废掉,重新做了一遍,类似的事情还挺多的。”
木棉花在电影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也在关键情节上鼓励了主角阿娟。不过为了制作出木棉花砸下来的真实质感,孙海鹏费了不少功夫。
“最开始我们通过采风和照片观察,再回来做,但怎么做出来都不像,你也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那年过完年以后,趁着木棉花短暂的花期,孙海鹏干脆把特效总监抓到一棵木棉树下,让他直接一边在树下研究木棉花一边制作特效。
“我和团队的成长轨迹和阿娟是相似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其实刚做完上一个项目,但是票房不是很理想,我们陷入了一个迷茫的低谷期。得到这个机会以后,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要做一部好电影。这个过程也是起起伏伏,就像在高桩上舞狮一样,不断上山下山,会犹豫,会气馁,但最终会对着擎天柱奋起一跃。”
“没有IP”是一团始终笼罩在《雄狮少年》头顶的乌云。
此前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的动画电影里,不管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还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有着国民度极高的原著IP作为支撑,观众天然会对这些故事产生亲切感。
一部没有IP的国产动画电影能不能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成功,这是张苗和孙海鹏从立项开始就一直要面临的问题。因此,从最开始,张苗就不指望《雄狮少年》能“大爆”。“我们不希望亏钱,但是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做好了飞身一跃的准备。如果我们真的精于计算,大家今天就不会看到这个电影了。”
电影上映一周前,《雄狮少年》开始大范围点映。这是许多小成本、高质量电影常用的宣传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口碑带动上映后的票房,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雄狮少年》也不负众望,获得了影评人和第一批观众的认可,上映前就已经在豆瓣上获得了8分以上的评分,还在点映期间拿下了超过1700万的票房。然而第一批好评却未能如期发酵,正式上映后,《雄狮少年》在市场上遇冷,票房远远不及同期上映的《误杀2》。
影评人灰狼就提到,《雄狮少年》之所以无法征服一部分观众,正是因为“能让这部分人认可乃至全力用户的国动,除了有直接表态的符号之外,还最好是来自传统文化,于是变相制造出当下最盛行的‘神话引擎’,让一大波孙悟空、哪吒、二郎神、白蛇借尸还魂。”
没有IP支撑是《雄狮少年》未能成为“爆款”的重要原因,但它的失利显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在没有IP支撑的情况,孙海鹏希望通过“情感”来打动观众,但这又让《雄狮少年》被许多观众诟病为过于煽情,其中最明显的一场戏便是主角阿娟在夕阳下对着咸鱼强念李白诗句的一幕。
在许多观众看来,这段过于直白,甚至近乎于“喊口号”的戏在电影中显得颇为尴尬。不过孙海鹏第一次在剧本中看到阿娟念出这些诗句时,却觉得这恰好是阿娟“少年气”的一个完美体现。“一个少年在无法说服别人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搬出李白来,像写作文一样地跟人聊天,想要去说服别人。”
面对观众的质疑,孙海鹏笑了笑,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不甘心地解释了几句:“站在阿娟的角度,我认为它是合理的。哪个少年在那个时间段里没有说过尴尬的话,让他一直像大人一样说话,这是不太现实的。”
尽管没有IP,但《雄狮少年》让许多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都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影子。不管是贯穿全片的“咸鱼梗”还是阿娟穿着红色背心和人字拖的形象,都让人想起香港电影《少林足球》的片段。对此,孙海鹏也坦言,自己少年时期看过很多香港电影,的确会在创作中不自觉地受到影响。
“比如骑着自行车追逐那一段,其实有一些成龙电影的影子;电影中的一些笑点,我们加上了一些港片的感觉。”
《雄狮少年》开始大规模点映后,除了不断上升的口碑,影片也遇到了另一个质疑:不同于传统动画电影中可爱或是帅气的形象,主角阿娟、阿猫、阿狗在外貌上都称不上帅。
在张苗看来,在决定要做现实主义风格的时候,团队的要求就是人物形象都要去掉滤镜审美,对不同审美进行探索。“如果我们的角色过于帅气、萌,那你很难通过这个普通的孩子看到生活的烟火气,也不会明显感受到阿娟的热血、力量和与生活对抗的精神。”
孙海鹏更是觉得阿娟在他心中是一个“帅气的形象”,“如果他是一个大帅哥,那么观众大概很难信服这是个真实励志故事,尤其是很多镜头可以看到他眼睛也不小,尤其是舞狮时候的他,多帅啊。”
但无论主创们是如何解释这一争议的,社交媒体上还是有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些截图后表示,自己不再愿意去看这部电影。
“国漫崛起”已经成为了这几年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的词。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一举拿下了近10亿票房;第二年的《大鱼海棠》虽然口碑平平,但依然凭借精致的画面收获了5.73亿票房。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口碑票房双丰收,拿下了超过50亿票房,成功使得国漫破圈。
细看这些获得成功的动画电影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较长的制作周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作花了四年,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是八年磨一剑。和它们相比,《雄狮少年》的制作时间就显得十分紧张,从立项到上映,只花了两年的时间。
张苗提到,自己之所以给孙海鹏和团队定下这个时间限制完全是出于对于市场的考虑。“我对市场的认知最远也就是未来两年多,一个关于国潮的、少年的故事,又是现实主义,我觉得在这两年的市场上是可以引发观众共鸣的,但我不知道三五年以后的(电影)市场会怎么样。从产品属性上,我觉得我们应该两年内把它拿下来。”
尽管“国漫崛起”的口号在社交媒体上喊得火热,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在上映时也会受到较大的关注,但成功却并非是这类电影的必然结局。
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IP和神话人物也不一定能成为“爆款”。不管是《大鱼海棠》在口碑上的滑铁卢还是《姜子牙》远远低于预期的成绩,似乎都在告诉创作者:光靠情怀和IP已经行不通了。
许多国产动画电影未能大获成功都和剧本不够优质分不开的关系。以《大鱼海棠》与《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为例,在画面的精致程度上,它们绝不输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但由于或单薄、或陈旧的剧情,三部电影最终都只收获了5亿左右的票房。
这个问题在《雄狮少年》身上同样存在,影评人赛人提到,这部电影的剧情套路几乎和所有励志电影雷同,“看头知尾,甚至每一个障碍未出现前,你都能一眼望穿”。
在接受采访时,张苗也提到,自己做《雄狮少年》还有另一个“私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给一些动画人信心,让他们觉得这个行业还是有希望的。
他回忆说,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孙海鹏由于前一部作品的失利,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孙海鹏曾跟他说过一句话:“没事,大不了去做三年外包。”
“我当时就挺难过的,他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动画导演,如果他都去做外包,那还有多少人在做动画电影?这样国漫崛起是不可能的,因为都没有人来干这个活。动画人如果选择其他行业,比如游戏,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如果选择电影行业,就意味着寂寞和长时间的付出,这是需要勇气和财务方面的支撑的。”
另一方面,国产动画电影并未能培养出一批足够支撑起票房的观众群体。在高口碑和国漫情怀已经不是必然会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今天,国产动画电影人的焦虑尤其严重。
因此,这几年上映的每一部国产动画电影,都急迫贴上“国漫之光”的标签,把自己打造包装成为下一个“爆款”。
《雄狮少年》在市场上的最终成绩如何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还是一个需要国漫创作者继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