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 吴京“拯救”了国产电影?他只是做了一个微小的工作

吴京“拯救”了国产电影?他只是做了一个微小的工作

2022-08-20 21:38:11

11月24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长津湖》的票房正式超越了《战狼2》,登顶中国影视史票房排行第一。《战狼2》的票房是56.94亿元,而截止本帖《长津湖》的票房达到56.95亿元,最终有机会正式突破57亿。

随着《长津湖》的登顶,中国电影而言将会迎来不少的变化,比如现在网上说得比较多的吴京打败了吴京,而且从未来来看很大几率又会是吴京打吴京。《长津湖》《战狼2》《流浪地球》都已经是中国影视票房前五。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前五,吴京一个人占了三部大片,而且还是份量很重的那种。吴京接下来还有《水门桥》,《流浪地球2》两部大片,至少从前作的分量来看都是40亿到50亿的体量(如果是春节档+前作水准,可以挑战榜首)。

哪怕口碑稍稍逊色一些,两部电影最低的体量大概也在30亿上下。

至于呼声很高的《战狼3》就不知道了,毕竟喊了这么多年了还没一点消息。目前来看,未来两年还是吴京的《水门桥》打吴京的《流浪地球2》的情况,到时可能是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吴京实现五部霸榜达到一半。

而关于《长津湖》登顶网络的评价其实争议蛮多,但这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我个人从电影的突破再到吴京等方面写过稿子分析。今天这里最重要还是要重复一下吧,《长津湖》登顶和吴京打败了吴京。

它基本代表新时代中国工业电影的崛起,对于中国电影产业链建立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在全世界影视工业第一的毫无疑问是美国好莱坞,老牌发达国家像欧洲因为太过分散,加上发展原因基本以文艺片见长,还是牢牢占据电影艺术的高地。

其它国家印度和俄罗斯可以一提,但是这里便不讲它了。

然后是日本影视工业,是在50年代打电影基础(黑泽明,小津安二郎),60年代是个过渡期,70,80年代日本电影就达到巅峰中的巅峰。90年代就开始衰落,只是因为日本人口众多,而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是个世界大国,2000年后衰退都不算太明显。

再然后是中国港台地区,尤其是香港电影。香港电影则是在60,70年代打基础(李翰祥,胡金铨,李小龙),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达到了巅峰。香港电影则因为地方小,人口少,在2000年后急速衰退。

2000年过后,亚洲电影产业的发展最耀眼的莫过于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的发展就是放开限制当文化战略在做,同时得益于韩国经济发展,90年代,00年代打基础,2010年左右就迎来第一波巅峰,目前到2020年已经有十年巅峰时期了。

其实中国在互联网上,中国电影基本上公认的比不上韩国电影,限制导致的题材匮乏,再到影视工业更成熟的类型片,各种特效大片中国电影都有明显的差距,网上关于韩国电影是否超越日本电影的争议有很多。

一派认为日本电影,甚至是流行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上面,这个韩国电影的差距太远,甚至是否全面超过香港电影的影响力都不一定。他们就进而全面否定韩国电影,甚至是韩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

另一派则认为韩国电影超越了日本电影,这个就能举出很多例子,什么《寄生虫》获得金棕榈,奥斯卡奖,再到各种商业大片,甚至是韩国偶像团体在海外有多火,数据有多好,影响力多大之类的。

这个也是事实,当前韩国影视工业发展确实日本电影之上,亚洲第一。因为现实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日本的影视工业早就跑偏了,成了一个二次元大国。

日本电影现在除了动画电影,那些真人电影非常匮乏。要么是《恋爱回旋》这类爱情片,要么是些犯罪片,悬疑片和现实题材片,但是这些电影基本都是中等投资,没有什么大场面和大特效。

这种电影在全世界都是卖不动票房的,哪怕好莱坞电影也这样。日本投资比较高的特效大片基本就是漫改真人版。但这些电影既没有山呼海啸的高水平特效,而且整体看来非常的中二,更不用提绝大多数真人漫改还是烂片。

(浪客剑心那种是极少数,这片搁中国我感觉票房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韩国电影因为某些问题大家都知道很少进入中国电影市场,但是无论是中流砥柱的类型片,还是各种各样的商业特效大片,真的全面超越了日本电影,印度电影,中国电影成为亚洲第一。

俄罗斯电影的特效倒可以一战,但是老是用最牛的特效拍最烂的故事。

吴京“拯救”了国产电影?他只是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特效大片时代

我们看看中国电影的发展,8090年代内地文艺片时代的巅峰,同期香港电影的巅峰,2000年后港台电影人北上的积累,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发展起来。

2012年,徐峥的《泰囧》开启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亿时代。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电影掉入了“流量经济”那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如果从类型片,商业特效大片的角度来看,真的拿不出手。

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王者,基本上还是香港电影人北上后的一种延续。

要么是《西游记》等各种各样的古装魔幻大片,但是却连之前香港电影的东方美学就丢了,要么是《美人鱼》《澳门风云》那种香港喜剧+香港电影情怀,另外就是同样各种各样的香港警匪大片。

内地导演团队拍的类型片,除了张艺谋,冯小刚那类大片,要么是徐峥,宁浩拍的喜剧片,后来加上沈腾的喜剧片。要么就是当时《小时代》那类各种各样的疼痛青春片。

我们仔细想想,虽然当时的中国电影都很烂。但和内地导演拍的那些电影相比,香港导演拍的那些电影好歹还是商业特效大片对吧。

(当时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大片是《寻龙诀》,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等少数作品)。

中国类型片尤其是商业特效大片的发展,2017年吴京导演的《战狼2》是个明显的分水岭,绝不止是它的票房在当时突破极限,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记录,这个几率还保持了五年之久。

根本原因是吴京的《战狼》系列,还有后来的《流浪地球》开启中国重工业特效大片时代,对于中国影视工业和中国影视产业链的探索、推动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这个不止是吴京的功劳,像《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对于中国科幻大片,而且在吴京的《战狼》系列之外,香港导演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是另一个重磅系列。

《流浪地球》过后,吴京主演了两部主旋律作品,但成绩只能说中规中矩。直到又迎来《长津湖》的爆发,从题材上看《长津湖》是战争片,毫无疑问的重工业特效大片,只是因为三个导演和工期融合不太完美。

全靠“主旋律”,不给年轻人机会?吴京在中国电影的地位当之无愧

未来两年吴京的《水门桥》会深化同类战争片,《流浪地球2》则是中国科幻大片。这个上演的吴京打吴京的情况,背后还是中国最重磅的两大重工业大片之争。这个演员票房高低和中国重工业大片是高度绑定的,除此之外我们看看还有谁呢?

沈腾是中国喜剧片一哥,然后是刚刚结束的《唐探》系列(不算是重工业大片)。

林超贤的《紧急救援》的成绩中规中矩,以前宣传过要开拍《红海行动2》但暂时还没有动作,黄渤手握的科幻片《太空的莫扎特》《封神三部曲》上映时间方面还不明朗。

吴京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王者,实际上是他手握的三个重工业特效大片,恰好也是中国重工业大片的王者。其它演员想要打破或者说想要崛起,那么只能贡献同类重工业大片。根据这两年国产电影项目来看,除了沈腾之外,黄渤更有机会一些,因为他手握两部重磅的重工业大片。

吴京崛起是中国电影的悲哀?文艺片要有,特效大片更应该有

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言论,那就是吴京无非是吃“主旋律”的饭,或者说运气好之类的。那参演“主旋律”的电影多了去了,怎么就只有吴京的电影最成功?一如喜剧电影一样为什么是沈腾。

另外有人认为《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等重工业大片崛起,挤占了文艺片的生存空间,这个问题更是不值得一驳,虽然这个确实和审核有关系,但我们先不说每年各种小成本文艺片不计其数,一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我的姐姐》一样,他们只是拍不到以前的文艺片那么好了。

重工业特效大片和文艺片,商业剧情片是并立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战狼》《流浪地球》《长津湖》的对手是好莱坞,韩国商业特效大片。我们仔细想想,如果中国电影一年有3~5部不同题材的《长津湖》,中国电影工业就追平韩国,如果有8~10部左右,中国电影工业就追平了好莱坞,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相信随着《长津湖》的登顶,未来的《水门桥》《流浪地球2》的将要上映,不久中国观众会看到更多史诗级别的中国商业大片出现,而且质量会越来越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