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 毕志飞被骂哭连夺三个热搜,只看手机不导戏,这也算导演?

毕志飞被骂哭连夺三个热搜,只看手机不导戏,这也算导演?

2022-09-05 21:08:13

骂得更猛了,因为是国民度更高的《大话西游》:

△ 这wink可以说是很硬核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网友直呼尴尬的片段,播完后竟然是……一边倒的好评。

陈祉希:看完这个片子,我来值了。

郝蕾:这才是电影真正的样子。

在嘴仗、分裂、吐槽之后,终于有值得认真看的作品了?

以及,又有哪些新的问题。

这些片段都是电影里的神来之笔,你不够神,自然谬之千里。

但在这一次,《导演请指教》里改编的《大话西游》没有顶风作案。

它延伸出了另一个故事,《爱情》。

导演曾赠,她为男主(张晚意 饰)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背景:

开场第一个镜头就是他在给父亲介绍《大话西游》的情节。

没有声音,但是独特的手语形式,让观众的情绪一下就被带进导演设的局:

这是一个爱情的故事。

不,她是一个来到景点,租赁紫霞仙子服装拍照的游客。

男主父亲是做服装租赁生意的,用他的话说,来这种地方拍张紫霞仙子游客照的,都是些“傻女人”。

张雪迎的设定就是个失恋的姑娘。

不够仙,甚至有点尴尬和狼狈,才是故事需要的。

主题是有了,但故事呢?

男孩看到墙头的女孩,并不直接上去催。

第一个动作,叫人;叫不动,用手电筒晃;晃不动,这才上城楼去催。

沉溺在男友电话中的女孩才注意到他,回眸时有泪痕,手上串铃声响。

镜头给到张晚意的脸,出神而迷惘。

他独自看《大话西游》,女孩入梦,梦里的wink顺理成章。

最后男孩穿上至尊宝的衣服,也没有了以往模仿者的尴尬。

男孩和女孩是同一种人:你相信爱情,爱情就是存在的。

《爱情》为《导演请指教》创造了一个非常平静和愉悦的时刻。

因为它的出色表现,弥合了两种评价体系的分裂:

两种意见,在《爱情》这里达到了统一,大众和专业的得票率分别是92%和98%,总分全场最高。

好电影的感动和认知我们是一致的

到了其他导演的短片,分歧还是会被摆到台面上。

我们没少见过奖项傍身、影评人赞誉的电影,在院线排片难,上座低,上映没几天就惨淡收场。

也没少见过口碑不佳,网上吐槽一片的电影,照样票房好几个亿,赚得盆满钵满。

“好”的标准是什么?

梁龙的短片因为大多数观众看不懂,按下离席键,票数低于120而停播。

色彩由黑白变为彩色,孤独的“异类”抱团,找到同类,也找到了归宿。

要知道,大多数观众没有兴趣去解读导演的意图,也没有义务去关注行业里是怎样生产一部电影。

他们的评价标准很简单——自己的感觉。

去看一场电影的

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对待电影比电视剧严苛,电影很难像剧一样动辄就9分+。

看电影是有沉没成本的。

看到一部看不懂、不喜欢的片,反正钱也花了,只能硬着头皮看完。

就算不想浪费时间,中途离场,但去电影院来回通勤的时间也是免不了的。

是不是也应该允许,一部只能讨好10%,甚至1%观众的电影存在,然后让它给予那部分观众100%的观影体验?

专业与大众(市场)之间的分歧,这一期中体现得最明显的是两部作品。

制片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底气的导演。

祖孙三代在大城市里的同一屋檐下生活,外婆想回到家乡伯勒根河,屋里正在做的奶茶还没关火,就拉着行李箱出走。

可只是在公园转上一圈,又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回到家里。

但这部短片又加入当下的现实:

打通了我们置身于“后疫情时代”的情绪,你能看到人与故乡的阻隔,代际的隔阂,人与社会的隔离。

生活应该是复杂多义,可以让人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是的,评价再高,一部电影最终要面对市场。

制片人和投资人却无法回避投资与回报的问题。

方励,一个为了好片子赔了都高兴的制片人。

当时《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排片只有0.04%,但我管他三七二十一,还拉着李睿珺跑路演呢,跑了8个城市。大家说太夸张了,但一个好的电影值得你这样付出。赔了又怎么样,高兴呗,哈哈哈哈哈。

简单概括:赔钱可以,前提是导演要用高的艺术性,回报那部分打了水漂的投资。

王暘的《我知男人心》,故事讲杨千嬅饰演喝了一杯咖啡后,突然发现自己有读男人心的能力。

在专业评价层面,《我知男人心》被批得体无完肤。

换个思路,这不就像是……《前任3》?

但不妨碍有大把男男女女看emo了,最后电影拿下19.4亿票房。

这样的电影,是否也是市场需要的?

《导演请指教》的不可开交,既是不同的人对于电影理解的分歧,也是不同的人对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的站位。

你看艺术,我看娱乐,他看投资。

个中掣肘,几乎是电影的宿命。

影院是观众的主场,片场是导演的主场。

《导演请指教》带我们进了电影的后厨。

这的资金和团队,是原材料和各种调料,那么导演,无疑就是最重要的厨师。

上一期写完后,有朋友在后台抗议:你对毕志飞就是有偏见,《新小城之春》拍得明明不差。

现场他的确得到了不少的肯定和鼓励,然后如释重负地泪洒当场了。

现场票数192,赢了梁龙,起码大家看得下去,把片子看完了。

一开拍想不起自己说了啥,全靠演员提醒。

△ 可算知道了《逐梦演艺圈》的11条叙事线是怎么拍出来的

你一直看手机,你又不看我们。

他负责攒一帮演员、编剧、摄影、美术,到了现场,一声令下:

你看上的究竟是导演,还是导演找来的演员、编剧、摄影、美术们?

在这里,你才能发现导演的风格、性格,以及真正用上了自己多少本事。

有的导演向摄像求救,有的导演向演员求救。

宁元元在惠英红面前,像个来片场学怎么指导演员的学生。

感觉她永远笑盈盈,这也ok,那也ok,没什么自己坚持的主见。

Sir本以为最后的短片会是灾难式的。

改编《五行山》,讲述一个网瘾少年,擅长玩农药里的孙悟空,被妈妈送进了一所“五行书院”,就像被压在了一座大山下。

映射的现实,你猜到了。

五行书院被查处后,招牌破落,“院”变成了一个“完”。

有好题材,有想法。

但也看得出,导演对全片的把控力,仍然还很稚嫩。

技巧和经验上更成熟的导演呢?

少数民族题材,还得给演员来个蒙语速成班。

曾赠的片场里,把能遇到的基本问题都挨了一遍。

恶作剧的暴雨,沙漠中泥泞的水潭,干脆就拍进电影里,反正我们的生活不就充满这样的无奈和无常。

导演始终相信,只要有信念感,都是可以熬过去的。

如果说,原来我们只拿影片质量本身,来判定导演的能力。

那么这些幕后的冷暖,提供给了我们更多观察的视角。

了解这些之后如何评价,是你的选择。

但真正的好电影,源头总是一颗纯粹的热爱之心。

短片里那些击中人心的画面里,都是拍摄中导演一点点抠出来的。

不只是演员的表演出色,更是导演的能力和素质体现。

后景,女孩说男孩做的是“爱情生意”;前景,一对穿婚纱的新人从左到右走过。

后景,女孩说“假的证明不了,真的不用证明”;前景,一对穿着喜服的情侣从右往左走过。

导演也抛却了对《大话西游》经典台词的复刻。

抽出了它的内核:真挚。

同时也给出了她的答案:真挚的爱情从不可笑。

对真正有才的导演来说,却能熬一锅醇香的粥。

某种程度上,这节目看到了更多对电影的思考,尤其是对导演工作的探讨。

它也许是沸腾的,喧闹的,有争议的。

但如果新人导演真有一天从没有热度,到大众视野里淡去。

拍电影重新成为一种特权,看电影成为小众狂欢,影迷圈地自萌的时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