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尬捧小昭的扮演者、00后女演员云千千,猛夸她是“内地最有潜力的灵气新人”。
遭到群嘲以后,又厚着脸让云千千拍《导演请指教》的宣传片。
结果,一张“刀光剑影”的网红脸,彻底拉低了《倚天屠龙记》和《导演请指教》的档次。
摆着一代宗师的架子,说着“王家卫跟王晶经常一起喝茶”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
不过有熟悉王晶的观众表示,“王家卫跟王晶经常一起喝茶”这事,可信度其实很高。
一来,王晶和王家卫都是老港片的代表人物,两个人是老相识。
早在1997年,王晶编剧的《精装难兄难弟》就拍过王家卫和王晶相亲相爱的样子。
二来,王晶虽然拍了很多烂片,却也不乏经典之作,完全可以跟王家卫平起平坐。
再比如1994年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王晶是导演兼编剧。
还有1993年的“全明星电影”《超级学校霸王》,集结了张卫健、郑伊健、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任达华、邱淑贞、杨采妮、许志安……“四大天王”除了黎明没来,另外三个全来了。
这么一看,王晶拿王家卫给自己贴金,倒也算是合情合理。
而且王家卫也没多么了不起,他的文艺片除了文艺青年爱看,很多普通观众并不接受。
王晶说话的本意,是想提醒大家,不要把王晶和王家卫、商业片和文艺片看成死对头。
专门拍商业片的王晶,也投资过不少文艺片,自己也拍过完全不商业的《笨小孩》。
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拍的片子太多了。
王晶的父亲王天林,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港片大佬之一,也是大导演杜琪峰的师父。
但是王晶放弃了轻轻松松的生活。他21岁进入编剧行业,从苦哈哈的电视剧编剧干起,一干就是45年。
这45年里,王晶编剧、导演、制片的电影,加起来足有300多部,电视剧有1000多个小时。
港片衰落以后,跟王晶同一时期的导演,很多都舒舒服服养老去了。
比起“振兴港片”、“拿国际大奖”之类的美梦,更要紧的是:要让濒临失业的电影人吃饱饭!
电影创作是有规律的,保证得了数量,就保证不了质量。
一部部拍起来没完的烂片背后,是港片产业在维持运转。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追龙》获得好评以后,王晶没有见好就收,非得把这个ip拍烂不可。
回头再看王晶在《导演请指教》里的表现,不难看出他的用心良苦。
“导演要是只取悦自己,而观众不喜欢,那他就不是一个大众的导演。”一出场,王晶就申明了自己当导演的准则。
电影是拍给普通观众看的,不是拍给业内人士和电影发烧友看的。高深的文艺片在电影节上疯狂自嗨,进了电影院还不是没人买票?
比如娄烨导演、巩俐主演的《兰心大剧院》,艺术价值是真高,观众看得是真晕。
《导演请指教》的第一部短片,是一个电影学院老师拍的文艺片。
导演喋喋不休的解释,评委们你言我语的辩论,看得网友非常尴尬。
紧接着又是一句:光我公司就有五六部!
言外之意就是说,你一个电影老师,不要在这里故作高深、不懂装懂。你当宝贝的片子,我早就大量见过,甚至还亲手拍过。
王晶只好摇摇头,说这几个人“害死”导演,脱离了最重要的观众口味。
新晋“烂片王”包贝尔上《导演请指教》,原本是要挨喷的。但是没想到,包贝尔在节目里谦虚谨慎,片子拍得还可以。
在王晶眼里,中国没有一个导演没被骂过拍烂片,就连张艺谋、陈凯歌也被骂过。
那又怎么样,难道不拍电影了吗?
演员吴镇宇,拍了一部很多人看不懂的短片。
就在大家激烈争论的时候,吴镇宇却表示:观众买票不是要看懂什么。
他这一派的意思是说,很多观众也看不懂诺兰的电影,但这并不妨碍诺兰卖座。
他们认为,电影的重点是让观众有所感受,看懂不是最重要的。
吴镇宇这一派的存在,恰恰反衬出王晶的可贵。
比起花好几年拍一部电影、拍完大家都看不懂的导演艺术家,王晶这种不惧烂片的商业导演,明显对电影行业的贡献更大。
虽然看烂片也是一种折磨,但或许再烂的片子也有值得看的地方。
有些烂片你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跟着笑了,跟着爽了。甚至“吐槽烂片”这个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娱乐活动。
在一部电影很难拍得又艺术又好看的情况下,能让大多数观众“感受”到,应该是一个导演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生于1955年的王晶,今年已经66岁高龄。在他导演生涯的最后几十年里,多拍几部《赌神》、《赌侠》出来,才是真的对得起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