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 想要卖得好,也许车企需要尽快给电动车加上“无线充电”这层buff

想要卖得好,也许车企需要尽快给电动车加上“无线充电”这层buff

2023-12-15 15:02:40

对于电动车的车主来说,最害怕的噩梦之一可能就是当他们跳进车里时,却发现自己忘记给车充电。

可能很多电动车主都有过类似的想法,那就是什么时候能把已经在手机中普及的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电动车上呢?

无线充电公司WITRICITY也曾委托调研公司做过一项调查,了解人们对电动车配备无线充电的态度。

结果显示人们对这项技术的整体兴趣度相当之高,在受访者中,81%的人表示他们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63%的人表示他们希望能在公共充电站看到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还能提升人们对电动车的购买意愿,这项研究发现,对那些正在考虑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随着无线充电的可用性,他们购买电动车的意愿从35%上升到59%。

即使是那些已经在使用电动车的人似乎也将无线充电视作一个额外的好处。该研究称,在已经计划购买电动车的人群中,有了无线充电的选择,未来18个月内购买电动车的可能性从60%上升至84%。

而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电动车的用户,如果增加无线充电的可能性,那么他们购买另一辆电动车的几率从91%提高到了96%。

很显然,无线充电对消费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技术配置,因为相比于只能固定充电的充电桩,无线充电可以让电动车几乎在任何地方充电。

不仅车主可以在自家的车库里安装充电板,以确保没有人会忘记给车充电,而且充电板也可以安装在公共停车场,甚至是在公路上,让电动车在行驶时都能充电。

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虽然看到了无线充电对提升电动车销量的巨大潜力,但遗憾的是这几年无线充电却一直没能成功发展起来,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也可以说几乎没有。

唯一一家曾表示要在量产车中搭载该技术的是宝马,2018年7月宝马宣布将把无线感应充电作为5系PHEV车型的选装配置。

这套充电系统的功率仅为3.2KW,可在3.5小时内将电池充满。考虑到PHEV本身配备的电池也不大,因此它的充电功率基本上还算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今年,现代旗下的捷尼赛思预计将成为首个为纯电动车配备无线充电技术的品牌。该品牌宣称,将为全新推出的跨界电动车GV60配备无线充电功能作为选装配置,这套充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可能为7KW或11KW。

目前看来,无线充电在量产车上迟迟得不到应用普及,阻碍屏障主要是这四点:首先,当前无线充电的效率不够理想,相比于传统充电可达到95%甚至更高的充电效率,无线充电的峰值效率仅为90%左右;其次,无线充电的传输功率不够大,大部分不超过11KW,充电时间甚至比不过家里的交流慢充;第三,安全性问题,由于车辆无线充电主要采用电磁方式,有可能产生辐射泄漏的危险;最后就是该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攻克难度方面,四点因素中的前两个无疑难度系数最高,如果得不到改善,将会直接影响到无线充电的用户使用体验。对此已经有一些车企和技术公司在开展相关的研发改进工作。

比如大众、ORNL(美国能源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团队就采用三方合作的形式,以保时捷TAYCAN作为测试平台,将无线充电硬件的功率水平从6.6KW提高到了120KW。

不过大众表示,其最终目标是将无线充电功率提升至300KW,这样就可以在10分钟内将TAYCAN充电至80%。

这个项目本身是建立在ORNL之前的无线充电研究基础之上。如果不考虑电力输送的损失,他们其实在2018年就做到了高达120KW的无线充电功率,并拥有高达97%传输效率。

经过进一步努力,实验室目前已设法将充电效率提高到98%,传输过程中的电量损耗只有2%。ORNL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是通过全新的多相线圈设计达到了这种超高的效率水平。

除了大众、ORNL、诺克斯维尔的合作研发,另一个在为高功率无线充电努力的技术公司MOMENTUM DYNAMICS也在进行实战测试。

这家公司在挪威用25台捷豹I-PACE出租车作为测试对象,为这些车安装了自行研发的感应垫板。这些感应垫板的尺寸为600MM/600MM/30MM,每台车配有4块,配合直接铺设在地面充电板,据称能够在6-8分钟内以50KW的功率为电池充电。

其实在大众、宝马、现代之外,车企中包括沃尔沃、丰田、一汽、吉利、上汽、比亚迪这些国内外主流制造商,也都陆续展开了无线充方面的技术研发与布局。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公司,华为也在今年5月也申请了一项与无线充电相关的专利,这是一种针对无线充电车位泊车的应用系统。

其专利摘要显示,该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当车辆进入停车场时会向停车场上报其信息,停车场服务器会将车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无线充电车位信息进行对比匹配,来判断是否有可用充电车位,并将选择好的车位路径和入库方式推送给车辆,很明显这已是为无线充电在公共场所的应用做准备。

总之,未来全球市场中的电动车只会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也将无可避免。谁能更快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谁就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争夺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无线充电就是摆在车企面前一项能提升销量的辅助“BUFF”,就看谁有能力把它真正解锁加持到自家的电动车上。【IDAILYCAR】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