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北洋之家 (ID:bypm2016)
国宝大熊猫,
用它们温顺的性情,
萌萌的步态和永远睡不下去的“黑眼圈”
不知征服了多少人。
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大熊猫的粉丝,
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
下至两三岁的孩童,
他们都被大熊猫的憨态可掬俘获。
当圆滚滚萌萌哒的国宝大熊猫,
碰上想象力天马行空的90后插画师
阿尨(lóng)
会碰撞出怎样的画风呢?
先来看几张作品吧!
▲《阿滚正传》
▲《阿甘正传》
▲《听琴图》滚滚版
▲《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版
▲《蒙娜滚滚的微笑》
▲《蒙娜丽莎》法国卢浮宫真迹
▲《滚滚荡秋千》
阿尨小时候在学校
学习不好不坏,
也不调皮捣蛋。
属于很难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类学生。
▲《簪花仕滚图》
可他小时候唯独喜欢画画,
那时候《还珠格格》热播,
他就开始临摹《还珠格格》的明信片。
后来阿尨在涂鸦的时候,
总能引来同学们的围观。
那时候他几乎承包了班级黑板报的创作。
▲《滚滚夜宴图》
画画让阿尨获得了自信
他干脆走上了艺术特长生的道路。
在大学的艺术系进修时,
阿尨凭借出色的绘画能力,
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一系列赛事的大奖。
▲《滚滚反弹琵琶图》
可毕业后
阿尨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现实:
如果坚持自己所喜爱的绘画,
就不能养活自己。
▲《滚滚捣练图》
迫于生活压力,
阿尨像很多年轻人一样,
找了一份暂时过渡的工作。
▲《挥扇仕滚图》
可忙忙碌碌,
日复一日的生活,
让他不断地质疑自己:
“或许我从来没有优秀过,
或许我还是那个成绩平平的人。”
▲《滚滚步辇图》
每个失眠的夜晚,
他都在思考自己是否要跳出“舒适圈”,
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技术去创业、打拼,
可第二天他又走回朝九晚五的老路。
毕业之初阿尨给自己定下的四年规划,
过去了三年,都没有什么进展。
▲《秋江滚隐图》
三年的工作让阿尨收入越来越高,
可支配时间却越来越少。
终于有一天,
他再也无法忍受
自己的梦想被工作挤压,
于是主动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
逃离了“舒适圈”!
▲《泼墨滚滚仙人图》
▲《熊猫帝司马滚》
▲《滚滚帝读书像》
▲《维纳滚滚的诞生》
阿尨逼自己每天一副“早上好少女”的动图。
可惜,美则美矣,却一直未引起很多关注。
为了改善消沉的意志,
阿尨开始在“早上好少女”系列中
加入新的角色——憨厚可爱的大熊猫。
▲《哈利滚滚》
那时候阿尨还没亲眼见过熊猫,
不过他早就是熊猫的粉丝了!
对熊猫的喜爱,
甚至可以追溯到
动画电影《花木兰》热映的那些年。
▲《花木兰》中,守护神木须骑着熊猫假传军令
阿尨创作了熊猫滚滚的形象,
早安少女从此不再孤单。
▲《千与千滚》
▲《少女滚滚的奇幻漂流》
▲《卧熊藏猫》
▲《熊猫大战》
▲《这个熊猫不太冷》
▲《熊猫》
快乐的滚滚让阿尨灵感大开,
他画笔不停,
又将滚滚带进中外名画里面。
用滚滚代替名画主角,
一下子颠覆了大家对名画的认知。
活泼的滚滚也很快被大家熟知。
▲约翰内斯·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带珍珠耳环的滚滚》
不久,
一家出版社找到阿尨,
希望把滚滚出版成书。
几乎在同时,
、中央等
十分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
转载了这些熊猫滚滚的作品。
▲莫奈《撑阳伞的女人》
▲《撑阳伞的滚滚》
阿尨的画作终于获得了
世人的认可。
▲达·芬奇《维特鲁威人》
▲《维特熊猫人》
滚滚在萌化众人的同时,
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书
《当滚滚遇上世界名画》。
▲文森特·梵高《自画像》
▲《文森特·滚滚的自画像》
阿尨也靠着自己的梦想
养活了自己,
更认识了一群
志同道合的朋友。
▲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局部
▲《创世纪之创造滚滚》
今年初,
滚滚回到了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阿尨在成都举办了滚滚画展,
将自己的梦想散播开去。
▲右一是阿尨
▲爱德华·蒙克《呐喊》
▲《滚滚呐喊》
▲安格尔《泉》
▲《滚滚泉》
▲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
▲《滚滚哥特式》
▲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阿尔诺滚滚夫妇像》
▲马奈《吹笛子的少年》
▲《吹笛子的滚滚》
回顾一年前的迷茫与不安,
阿尨说:
“到现在我或许明白,
做一个比过去更好的自己
就是优秀。
做一个热爱自己的人,
就不是平庸的人生。”
▲滚滚版《最后的晚餐》
从无法养活自己,
到作品人尽皆知,
仅仅一年而已。
可背后却是阿尨
近20年的坚持与积淀。
绘画、滚滚,
未来也会伴随阿尨一辈子。
即使是阿尨最消沉的日子里
依然坚持通过他的作品
来表达生活的美好。
因为生活哪怕再消极,
也一定要看到阳光。
—THE END—